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斷橋殘雪景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杭州西湖-斷橋殘雪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百度網


        斷橋殘雪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斷橋殘雪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斷橋殘雪                 門票價格         免費
地理位置         中國浙江杭州                 著名景點         寶石山高祥雲紛、瑪瑙寺深鐘聲純
開放時間         全天                 建議遊玩時長         10-20分鐘
景點級別         AAAAA級                 適宜遊玩季節         冬季


景點簡介

斷橋殘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 [2]


斷橋位於浙江杭州西湖白堤東端由於斷橋背城面山,正處於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如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陽面望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陰面望去,斷橋不斷。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張祜,他的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已殘而未消,難免有些殘山剩水之感,於是就擬出了斷橋殘雪這一西湖難得的景觀。[3]


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面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關於斷橋的幾種說法:   


  • 說法一:西湖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銀鏈橫陳。日出映照,斷橋向陽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所以稱為斷橋殘雪。明代《西湖遊覽志》戲說,斷橋是由於孤山延伸來的白堤,到此逢橋而斷才得名的,但這很是牽強。[4]


杭州西湖-斷橋殘雪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大漠尋甘泉
  • 說法二:人們一路從平湖秋月走來,因為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如此卻少了意境。而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隔,格外動人心魄。故而,稱其為斷橋殘雪。[5]


  • 說法三:明末的張岱卻別立一說,他在《西湖夢尋》是寫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樹皆合抱,行其下者,枝葉扶蘇,漏下月光,碎如殘雪。意向言斷橋殘雪,或言月影也。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隔,格外動人心魄,故而,稱其為「斷橋殘雪」, 由來只是字面解釋。   


  • 說法四:還有一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但見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動人心魄。
  • 說法五:斷橋位於外湖和北里湖間,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湖波蕩漾,所以向南面望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北面望去,「斷橋不斷」,這個有和實際不相符合,只是猜想。   


最貼切的說法是: 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面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


主要景點

杭州西湖-斷橋殘雪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大漠尋甘泉


寶石山高祥雲紛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


        白堤全長1千米,東起斷橋,經錦帶橋而止於平湖秋月。白堤橫亘湖上,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里湖,並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廣植桃柳,又稱十錦塘。堤上內層是垂柳,外層是碧桃。


        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云:

        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

        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原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平板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殘未消,似有些殘山剩水的荒澀感覺,這也就潛埋下了斷橋殘雪這西湖上獨特景觀的伏筆。在白堤東端斷橋。[6]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

        「出錢塘門,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橋曰斷橋,界於前後湖之中。水光灩瀲,橋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蠟屐過此,輒值春雪未消。葛嶺一帶,樓台高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徹,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稱詩思在灞橋雪中,此較更勝。」


        清《湖山便覽》卷二:

        「斷橋殘雪亭在斷橋北。宋陳清波有《斷橋殘雪圖》。康熙三十八年,聖祖仁皇帝御書四字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於此。

        1929年西湖博覽會結束後,碑亭由橋左移至橋右。新中國成立初,橋旁「雲水光中」水榭一度作為浙江圖書館圖書流通站,供遊人休息閱覽。御碑亭與水榭,多次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間,碑石、「雲水光中」牌坊全毀。1977年重新刻制「斷橋殘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內;重製「雲水光中」匾額,懸掛於水榭門楣上。


瑪瑙寺深鐘聲純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每當雪後初晴,來至斷橋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嶺一帶樓台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有一種冷艷之美。[7]


        明代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斷橋春望》稱:「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灩熹微,大約如晨光之着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天地含混雙峰小

        宋代叫它寶佑橋。元代因橋頭居住着一對以賣酒為生的段姓夫婦,又稱為段家橋。


        傳說,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裡,只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着—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裡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寡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斷橋殘雪》----王洧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旁分草綠,鶴驚碎玉啄欄干。


《游斷橋》----佚名

悠然漫步西湖邊,碧波如鏡柳如煙。

舊日斷橋在眼前,不見白蛇與許仙。


《斷橋》----揚眉

寶石山高祥雲紛,瑪瑙寺深鐘聲純;

天地含混雙峰小,樓宇混雜三竺沉。

白堤一痕青花墨,斷橋兩點娥眉紋;

更有清音敲天外,錢塘萬里不着塵。


杭州西湖-斷橋殘雪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匯圖網

白堤一痕青花墨

        關於斷橋的幾種說法:明代西湖遊覽志》戲說,斷橋是由於孤山延伸來的白堤,到此逢橋而斷才得名的,但這很是牽強。人們一路從平湖秋月走來,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如此卻少了意境。


        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隔,格外動人心魄,故而,稱其為「斷橋殘雪」,由來只是字面解釋。


        明末的張岱卻別立一說,他在《西湖夢尋》是寫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樹皆合抱,行其下者,枝葉扶蘇,漏下月光,碎如殘雪」。意向言「斷橋殘雪」,說的是月影,有閉門造車之嫌疑。


        斷橋位於外湖和北里湖間,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湖波蕩漾,所以向南面望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北面望去,「斷橋不斷」,這個有和實際不相符合,只是猜想。


杭州西湖-斷橋殘雪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秋日俠影

斷橋兩點娥眉紋

        斷橋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杭州西湖,有四大愛情橋「西泠橋」、「長橋」、「斷橋」、「跨虹橋」,盛名經久不衰。泠橋長橋斷橋古代的愛情橋,跨虹橋是現代愛情橋,是眾多情侶約會相游的地方,而最符盛名的卻是斷橋,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繫在一起。在斷橋上,流傳的那許仙白娘子動人的愛情故事,讓斷橋成為西湖上眾多橋中最著名的橋。傳說,白娘子原本是山野中修煉的一條小白蛇,有一天,小白蛇被一個捕蛇老人抓住了,差一點遭遇殺身之禍,幸虧被一個小牧童所救。經過一千七百年的修煉,白娘子終於化做人形,經觀音大士指點,來到杭州西湖尋找前世救命恩人小牧童。[8]


        清明佳節,煙雨濛濛,觀音菩薩說過「有緣千里來相會,須往西湖高處尋」。而在西湖的斷橋的橋面上,由傘傳情,白娘子終於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許仙,以身相許,結為夫妻。在經歷水漫金山之後,又是在斷橋邂逅重逢,再續前緣。[9]


        明末《警世通言》記載,宋代時,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貞,與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的斷橋上遇書生許仙,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後經歷諸多是非,許仙乃知白素貞、小青俱是異類,並受白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許仙看破紅塵情願出家,禮拜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修行數年,一夕坐化去了。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臨去世時,亦有詩八句,留以警世,詩曰:

        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迴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越劇白蛇傳》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這發至肺腑的話語,實實的催人淚下。撫摸橋欄,追古思今,每個性情中人都會生出無限的感慨,每個到此的天涯遊客人都會產生無盡的追思。[10]


視頻

西湖斷橋殘雪 初雪後的大杭州美翻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