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蒂芬·溫伯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斯蒂芬·溫伯格(諾貝爾物理學獎)原圖鏈接來自 豆瓣網 的圖片

斯蒂芬·溫伯格美國得克薩斯大學Josey Regental科學教授。他榮獲了許多獎勵,其中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91年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還有數學物理學的Heinenmann獎金,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的Madison獎章。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美國哲學學會會員,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他寫了250多篇論文,內容涉及基本粒子物理學、宇宙學和其他方面的內容。他的科學著作有《引力和宇宙學》(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和三卷本的《量子場論》(The Quantum Theory of Field)。他為一般讀者寫的書有《最初三分鐘》(The First Three Minutes,現已被譯為23種文字)、《亞原子粒子的發現》(The Discovery of Subatomic Paticles)、《基本粒子和物理學定律》(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the Laws of Physics,與費曼合著)、《終極理論之夢》(Dreams of a Final Theory),還有文集《仰望蒼穹:科學和它的文化對手》(Facing Up:Science and its Curtural Adversaries)。

主要貢獻

斯蒂芬·溫伯格現在執教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與天文系。他曾在康內爾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獲得十多所著名大學的榮譽學位,先後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他的工作涉及粒子物理、量子場論、引力理論和宇宙學學科的許多方面,並且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他曾因在弱——電統一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金。現在溫伯格正在從事超弦理論的研究工作,是該理論熱情而雄辯的支持者。

無論在專業領域還是普及領域,溫伯格的名頭比之霍金其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溫伯格因提出電弱統一理論:統一了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與另外兩位物理學家分享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是否能因他的黑洞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獎則還在未知之數。1977年溫伯格出版了他的科普名著《最初三分鐘》(科學出版社,1981年),通俗而精彩地介紹了關於宇宙起源的現代觀念,一時洛陽紙貴,共被譯成二十三種文字;霍金在寫作《時間簡史》時,心目中的模仿對象就是溫伯格,希望《時間簡史》能象《最初三分鐘》那樣成功和暢銷――這一點他是做到了。

在溫伯格獲得的所有獎項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一項是他獲得的1999年洛克菲勒大學「劉易斯·托馬斯獎」(Lewis Thomas Prize)。這個獎項授予這樣一些科學家作者:「他們的意見和觀點能向人們揭示科學的美學和哲學維度,不僅提供新的信息,而且還能象詩歌和繪畫一樣引起人們的沉思、甚至啟示」。溫伯格因「在充滿熱情地、清晰地傳達基礎物理學的觀念、歷史、解釋力和美學維度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而獲得該獎。

獲得「劉易斯·托馬斯獎」的科學家又被叫做「詩人科學家」,這個稱號在肯定他們的寫作技巧的同時也充分概括了他們對科學的美學和哲學層面上的思考。事實上,被用來命名這個獎項的美國微生物學家和免疫學家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1913-1993)就是這樣一個把科學寫得跟文學作品一樣優美的成功典範,他獲得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這個獎。

科學家精神

比起他們的成就[1] ,大科學家留給我們的更多是精神的財富。他們身上有真正科學家的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

科學家該有什麼樣的精神?科學,本身即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發展先進,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學問,而成為科學家,獻身科學事業的人所擁有的精神是:鍥而不捨,勇於獻身於科學,無私奉獻卻淡泊名利……[2]

視頻

斯蒂芬·溫伯格 相關視頻

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嗎?物理學告訴你:可以!
物理學大力神:ATLAS(第一集 新希望)

參考文獻

  1. 科學家的故事和成就,學習啦,2016-11-08
  2. 談科學(一)——科學家,簡書,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