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上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上頭》

作品名稱: 《新上頭》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韓偓

《新上頭》是晚唐著名詩人,被尊為"一代詩宗"韓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描寫一位正行加笄禮、即將出嫁的女子的言行,前二句寫少女婚期已定,所以她學梳新髮型、試穿新衣服,少女的喜悅之情與忐忑之態,盡在不言之中;後二句寫少女愛好心切、看來看去,反而疑惑起來。擔心自己打扮的是否合適,因為沒有把握,使去遍問旁人。這首詩以鮮明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和細緻生動的心理刻劃,寫得頗有情趣和富於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1]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得而知。《香奩集》中載有此詩,而集中作品多是詩人二十到三十八、九歲時,未中進士前所作,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在青年時代為一位正行加笄禮、即將出嫁的女子所作,這位女子的身份,或是詩人的玩伴,或是詩人的親戚,亦有可能純是個陌生人。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學着將兩鬢梳得薄如蟬翼且試穿新裙,因為聽說出嫁成婚的佳期就在今春。

由於想妝扮得更好反而疑惑不定,背着父母將裝扮合適不合適去請問旁人。

詞句注釋

⑴上頭:按古代社會風俗,女子十五歲時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以簪束髮,表示成年,名"加笄",俗稱上頭。

⑵蟬鬢(bìn):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型,兩鬢薄如蟬翼。

⑶佳期:指女子出嫁成婚之日。

⑷愛好多:特別愛美。心轉惑:心裡轉而疑慮。

⑸偏:背着。宜稱:好壞,合適與否。

作品鑑賞

韓偓這首詩,以鮮明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和細緻生動的心理刻劃,寫得頗有情趣和富於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詩寫這位姑娘新近才上了頭,而因為古代通行早婚,所以就在這個春天,又要做新娘子了。既然已有消息,佳期在即,所以更有必要習慣於這種成人的妝束,於是學着梳那種薄如蟬翼的鬢髮,試着穿新制的衣裙。少女們總是愛好的,湯顯祖的名劇《牡丹亭》中女主角杜麗娘在遊園時,曾唱道:"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這真是古今中外所有少女的心聲,韓偓詩中這位新上頭的姑娘也不例外。正因初試新妝,愛好心切,自己看來看去,反而疑慮起來,這種妝扮,究竟對自己是否合宜、相稱。實在把握不定,就只好去遍問旁人了。詩歌很短小,但卻一波三折,詩情婉轉,讀來生動有味。

詩人用富有特徵性的舉止,來生動地刻畫這位姑娘的形象。先是像電影一樣地推出一個特寫鏡頭:一位年青的姑娘正在對鏡梳妝打扮,反反覆覆,不厭其煩。這位姑娘這樣裝扮自己,原來是為了迎接一生中重要的"上頭"佳期的到來。這兩句是因果倒裝,逆筆推挽,不僅使詩句顯得跌宕多姿,更重要的是突現了這位姑娘認真裝扮自己的動作,同時,第二句又暗用春天來襯托年青姑娘的朝氣蓬勃,使這個形象充滿生機,寫出了活潑可愛的精神狀態。三句"為愛好多心轉惑",是全詩的關鍵,這一轉折,不僅是絕句"起承轉合"的需要,同時也根據主人公心理的邏輯變化。

這位姑娘開始一意愛好,然而求之過急、過深,難免"轉惑",不知怎樣才好了。對於一個只有十五歲的還是少不更事、缺乏主意的姑娘來說,這種變化十分自然。作者通過細膩的刻劃,不僅進一步寫活了這位女子,同時也指出了一種普遍的心態,具有更為廣泛的意義。而最後一句"遍將宜稱問傍人",又是這種疑惑心理的延伸。唐代詩人朱慶餘有一首《閨意獻張水部》的絕句:"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位新婚女子,就與這位才剛要"上頭"的姑娘不一樣,心中雖然也有點"惑",但她決不去"遍將宜稱問傍人",而只是"低聲問夫婿",不同年齡、不同情境的人,即使遇到類似情況,也各有不同的心理。兩詩對照,可見其中道理,而更饒風趣。

作者簡介

韓偓[2](844年-923年),字致光,號致堯,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詩人,翰林學士韓儀之弟,"南安四賢"之一。

聰敏好學,十歲能詩,得到姨父李商隱讚譽[3]。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及第,出佐河中節度使幕府。入為左拾遺,轉諫議大夫,遷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從平左軍中尉劉季述政變,迎接唐昭宗復位,授中書舍人,深得器重。黃巢進入長安,隨駕進入鳳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絕草詔起復前任宰相韋貽範。不肯依附於梁王朱全忠,貶為鄧州司馬。唐昭宗遇弒後,依附於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寫宮詞,多寫艷情,詞藻華麗,人稱"香奩體"。

後梁龍德三年(923年),病逝於南安縣龍興寺,安葬於葵山。[4]

視頻

最美古詩詞 韓偓《夕陽》」

.

晚唐詩人韓偓系列故事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