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塊七號列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方塊七號

圖片來自itw01.com


方塊七號意大利語Settebello),又譯作美麗七號塞特貝洛號,是曾運行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至該國北部城市米蘭間一班著名列車所使用的名稱,由意大利國家鐵路在1953年使用特別為之製造的ETR300型電聯車義大利語Elettrotreno FS ETR.300開行,並在頭尾兩端設有觀景隔間。在運營初期,它被譽為「設立了意大利前所未有的高速豪華列車Luxury trains標準,並可與其他任何歐洲鐵路列車相媲美」。方塊七號曾先後被納入快速列車全歐快車類別,直至1984年撤出服務。方塊七號沿途的景觀包括博洛尼亞佛羅倫薩區間的亞平寧走廊義大利語Grande galleria dell'Appennino周邊18.4公里長的山景。自1984年6月3日起,列車不再使用ETR300型電聯車擔當本務,其名稱也被更改為科洛西姆號,方塊七號就此成為歷史。[1]

歷史沿革

方塊七號是在1953年首次開行,於米蘭羅馬間提供高速豪華列車服務。其名稱直譯為「美麗七」(或可更為鬆散的譯作「幸運七」),源自意大利一款頗受歡迎的紙牌遊戲斯庫波內義大利語Scopone,其中標記為七個方塊的牌面為最高值。由9張紙牌及1張明顯大於其它的方塊七紙牌所組成的圖案則被噴塗於列車車廂的外側。

在方塊七號的整個運營生涯中,都使用ETR300型電聯車義大利語Elettrotreno FS ETR.300擔當本務,因此這款電聯車又被稱為「方塊七型」,因為它是專門用作方塊七號運營的。ETR300型電聯車的特點是其頭尾的圓潤造型及乘客觀景隔間,並在最前端及最後端設有觀景座席。駕駛艙則設於觀景隔間後上方的一個凸起的區域內,這種設計有別於意大利當時的其它所有列車以及高速列車。搭乘方塊七號需要提前訂位 Cook 1963,第209-211頁.,但觀景隔間的座位是不予預留的,它允許列車上的任何乘客使用。 方塊七號最初被納入意大利國家鐵路快速列車Rapido)類別,並從一開始就搭載全一等車廂運營。它的全部7節編組均配備空調,其中的餐車國際臥鋪車公司Compagnie Internationale des Wagons-Lits(簡稱CIWL)。除了常規的一等車廂車資外,乘客搭乘豪華列車方塊七號還需要支付一筆額外的附加費,或稱補充車資。補充車資的單獨收費幾乎與一等車廂的車資相等,但乘客得到的服務「可與五星級酒店相媲美」,其所提供的設施也是當時日間列車中極罕見的。這些設施包括可令乘客「打電話至意大利的任何地方」的辦公室,以及在洗手間內裝配的淋浴設備。

列車在1974年5月26日升級至全歐快車TEE)類別,成為運營於米蘭-羅馬線路的三班全歐快車之一。其中方塊七號雙向提供早班服務,南行使用車次為TEE69次,北行使用車次為TEE68次。而在全歐快車之前,方塊七號一直是提供晚班或中班服務,在米蘭及羅馬的發車時間分別為下午5:45分及上午10:30分;在升級為全歐快車後,這一時段的服務則由另一班全歐快車安波羅修號接管,該班次設計也與法國本土的全歐快車卡比托勒號類似。

69次 停靠站 68次
里程 時刻 時刻 里程
0 07:50 米蘭 13:40 630
218 09:37 博洛尼亞 412
314 10:44 佛羅倫薩 316
630 13:25 羅馬 07:55 0

速度及時間

1963年,方塊七號在米蘭及羅馬間的全程運行時間為6小時。至1974年,當列車升級為全歐快車類別後,雙向的運行時間僅需5小時45分;而到了1977年運行時間又進一步縮減10分鐘。

在1964年以前,方塊七號正常運行的最高時速為150km/h,儘管列車的最高限速為160km/h。平均運行速度最快的路段是在米蘭-博洛尼亞區間,平均每小時達到130公里。而在1978年,列車全程包括停站在內的平均速度為113.9km/h。在1970年代中期進行的線路改造完成後,允許方塊七號的正常運行最高時速提升至160km/h。

參考文獻

  1. 方塊七號,隨意窩,201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