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方文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方文,男,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人物履歷

教育經歷

1991年8月--1994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1986年7月--1989年7月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系碩士生

1982年9月--1986年7月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本科生

工作經歷

2005年8月-- 至今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2000年9月--2001年9月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1996年8月--2005年7月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1994年7月--1996年7月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

1989年7月--1991年7月 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系助教

獲獎情況

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8月):專著《學科制度和社會認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年11月):專著《社會行動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

第8屆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5月)和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提名獎(2008年5月):論文「社會心理學的演化:一種學科制度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

2007-2008年度北京大學教學樹仁獎;

1997-1998年度北京大學教學崗松獎;

1996-1997年度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

社會工作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2010-2014)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學術刊物《社會心理研究》副主編(2011- )

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分會理事,2009-2013

《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中國社會科學》理論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審稿專家

研究成果

論文

  • 2012 "部分公民權:中國體驗的憂傷維度",《探索與爭鳴》第2期。
  • 2010 "『文化自覺』的階梯",《開放時代》第5期。
  • 2009 "轉型心理學的興起",《中國社會科學報》12月3日第7版。
  • 2009 「政治體中的信徒—公民困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
  • 2009 「Transitionl Psychology: The Membership Approach.」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2.
  • 2008 「疊合認同:多元一體的生命邏輯」,《社會學研究》第6期:214-223。
  • 2008 「轉型心理學:以群體資格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第4期:137-147。
  • 2008 「群體資格:社會認同事件的新路徑」,《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 期,89-108。
  • 2007 「宗教群體資格簡論」,《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
  • 2005 「群體符號邊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體為例」,《社會學研究》第1期,25-59。
  • 2004 「作為『他者』的歐洲社會心理學:理智復興及其啟迪」,《社會理論論叢》第2輯,145-175。
  • 2004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中國社會學年鑑》(1999-2002)。
  • 2003 「社會心理學:成就與反思」,《光明日報》理論版11月11日。
  • 2002 「社會行動者:社會行為論的可能框架」,《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第6期。
  • 2002 「歐洲社會心理學的成長曆程」,《心理學報》第6期,651-655。
  • 2002 「學科制度精英、符號霸權和社會遺忘:主流社會心理學歷史話語的建構和再生產」,《社會學研究》第5期,62-70。
  • 2002 「後學的養成、評價和資助」,《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74-76。
  • 2001 「文化適應與合作: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調查研究」 ,《新華文摘》第12期(第2作者)。
  • 2001 「社會心理學的演化:一種學科制度視角」,《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126-136。
  • 1998 「大眾時代的時尚迷狂」, 《社會學研究》第5期:99-105。

著作

  • 2013 《中國社會轉型:轉型心理學的路徑》,方文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1 《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共10本),方文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8 《中國宗教和民間信仰》,載李培林、李強和馬戎主編《社會學與中國社會》(第16章:第471-492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9月。
  • 2008 《不確定狀況下的判斷:啟發式和偏差》,卡尼曼(Kahneman)等主編,主譯和審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9月。
  • 2008 《學科制度和社會認同》,專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5月。
  • 2008 《群際關係》,載周曉虹主編《社會心理學》(第185-205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月。
  • 2007 《群體過程》,布朗著,胡鑫和慶小飛譯,方文審校。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8月。
  • 2006 波特和韋斯雷爾,《話語和社會心理學》,肖文明等譯,方文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 2002 《社會行動者》,專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7月。
  • 1998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英)吉登斯著,第2譯者。北京:三聯書店。[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