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旌(拼音:jīng)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 。筆畫數11。

此字初文見於戰國楚系簡帛文字 。本義為用羽毛或氂牛尾裝飾的旗子,引申泛指旗幟,又引申為表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旌

拼音; jīng

注音; ㄐㄧㄥ

平水韻部; 下平八庚

部首; 方

筆畫數; 4+7

鄭碼; SYMM

四角號碼; 0821 5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65CC

字級; 二級

異體字; 旍

倉頡碼; YSOHM

五筆; YTTG

文字溯源

形聲字。戰國文字(圖1)上部為"㫃",其古字形像旗幟,此處作形旁,意指這個字的本義與旗幟有關;下部為"青",作聲旁, "青"與"旌"古音相近。篆書(圖2)改用"生"作聲旁,字形變為左右結構。隸變後左旁寫作"方"。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㫃部】子盈切(jīng)

游車載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進士卒。從㫃生聲。

〖注釋〗①"游車"句:見《周禮·春官,司常》,今"游"作"斿"。鄭玄註:"游車,木路也,王以田以鄙。"按:王出外遊行乘木路。木路即木輅。

說文解字注

游車載旌

段註:司常職文。注云:"游車木路也,王以田以鄙。"

析羽注旄首也

段註:司常職曰:"析羽為旌"。《爾雅·釋天》曰:"注旄首曰旌"。李巡注《爾雅》曰:以氂牛尾着旌首。郭云: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鄭注《周禮》云:全羽、析羽皆五采。

系之於旞旌之上。所謂注旄於干首也。《周禮》舉羽以晐旄,《爾雅》舉旄以晐羽,許、鄭則兼舉之,合《周禮》《爾雅》以立文。鄭云:明堂位曰:夏後氏之緌,緌以旄牛尾為之,綴於橦上。

所謂注旄於干首者,蓋夏後氏但用旄牛尾,周人加用析羽。夏時徒緌不旒,周人則注羽旄而仍有縿旒,先有旄首而後有析羽注之,故許雲析羽注旄首。孫炎云:析五采羽注旄上也。孫、郭皆雲。其下亦有旒縿。庸風。孑孑、干旄。傳云:孑孑、干旄之皃。注旄於干首。大夫之旃也。此可證大常、旗、旃、ユ、旗、旟、旐七者,皆得注羽旄於首矣。《左傳》言晉人假羽旌於鄭,言范宣子假羽旌於齋。則在春秋時諸侯少有此者。

所以精進士卒

段註:精、旌疊韻。《釋名》曰:旌、精也,有精光也。引伸為凡表異之偁。從㫃,生聲。子盈切,十一部。

廣韻

子盈切,平清精 ‖生聲耕部(jīng)

旌,旌旗。《周禮》曰:"析羽為旌。"《爾雅》:"注旄首曰旌。"

【校釋】"旄首"前原衍"雲"字,據巾箱本及《爾雅》刪。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 旌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並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旗。疏:旌旗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旗為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詩·墉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為旌。又:斿車載旌。

又《周禮·天官·掌舍》:為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

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又《書·畢命》:旌別淑慝。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為識。

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旌,章也。

又《周語》:故為車服以旌之。註:旌,表也。

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註:旌,明也。

考證:"《爾雅·釋天》旄首曰旌。"謹照原文旄上增注字。"又:旌旗。疏:旌旗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旗為之總稱。" 謹按此十九字亦系爾雅釋天文,謹改於亦有旒之下,廣雅之前。"斿車建旌。"謹照《周禮》原文建旌改載旌。[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