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錫寄暢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錫寄暢園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寄暢園

地理位置: 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

舊名: 鳳谷山莊

又名: 秦園

寄暢園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築,位於江蘇無錫市惠山橫街。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後)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闢為園,名"鳳谷山莊"。秦金歿,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園居,鑿池、疊山,亦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園改屬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秦耀。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耀因座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回無錫後,寄抑鬱之情于山水之間,疏浚池塘,改築園居,構園景二十,每景題詩一首,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1]

概述

寄暢園元朝時曾為僧舍,名「風谷行窩」,明朝時擴建。全園分東西兩部分,東部以水池、水廊為主,池中有方亭;西部以假山樹木為主,是中國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乃是仿寄暢園的建築藝術。

寄暢園大門正對着惠山寺的香花橋,其門匾為乾隆皇帝親筆所題。穿過門廳後,是一個大天井,盡頭一間敞廳,四壁掛滿了名家字畫。從敞廳左轉,又是一組造型別致的庭院。西側一個小天井,一株老藤,一段曲廊,頗負江南園林的風味。再過含貞齋左行,不遠處,可見一巨大的由黃石堆砌的谷道,這就是疊山大師-張南恆與張軾的傑出代表作品,名聞遐邇的八音澗。八音澗,西高東低,總長度約有36米,茂林在上,清泉下流,怪石嶙峋,變化豐富,堪稱絕作。 出八音澗,眼前突然一亮,南北伸展的錦匯漪便在眼前。錦匯漪寬僅三畝,是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水面,其池水的北面,建有七星橋和廊橋,曲折幽深,令人難以猜測水流的去向。除此之外,沿池還建有郁盤亭、知魚檻、清響月洞、涵碧亭等等建築,豐富的園景令水面顯得分外得寬闊,極盡曲岸回沙的藝術效果。寄暢園的西南段還有一方池水,旁側聳立着一座太湖石峰,丈余高,這就是有名的美人石,其造型猶為栩栩如生,令遊人不由得感嘆園藝的構思奇巧。

旅遊景區

鳳谷行窩

鳳谷行窩是從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園的第一個建築。門前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入室為古樸門廳三間,正中懸「鳳谷行窩」一額,系朱屺瞻所書,兩側抱柱一聯,系取翁同和舊名,高石家書。聯云:

雜樹垂蔭,雲淡煙輕;風澤清暢,氣爽節和。

明代正德年間,秦觀第17代後裔秦金,購置惠山寺建於元代的僧舍,用來修建他的別墅園林。秦金號鳳山,而園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風谷有包含地名人名兩層意思。行窩區別於皇帝的行宮,也表明這座別墅處於草創階段,以山林野趣為主,把它們連接起來,理解就是,所謂「風谷行窩」,就是鳳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里富有野趣的別墅園林。

廳堂兩側門楣上有磚刻,東為「侵雲」,可見龍光塔高聳入雲;西為「礙月」,可觀惠山之高峰掩月。礙月門旁,前有石砌小池,池邊湖石玲瓏,四周迴廊複合,形成寄暢園園中之園。臨池有廳屋三間,為秉禮堂,匾額系無錫仲許所書。循廊向前,有含貞齋三間,原是秦火翟讀書處。四周多植古松,秦火翟曾有「盤恆撫古松,千載懷淵明」之吟。齋內有錢南周撰、王汝霖書的一聯:

池含林采明於纈;山貽台華媚若細。  

鄰梵閣

位於惠山寺側,原為秦火翟寄暢園20景之一,1980年重建。「鄰梵閣」橫匾為南京尉天池所書,登臨此閣,下有池水一泓,即惠山寺阿耨水,惠山寺的全景也被憑藉入園。

美人石

位於寄暢園東南角。鄰梵閣往東有一小亭,旁有百年巨樟,綠蔭垂地,亭中一碑,鐫刻有乾隆御筆題詩和作畫「介如峰圖」。亭前一池,呈長方形,水平如鏡。池東立一湖石,倚牆而立,頗如婷婷美人,對鏡理妝,嫵媚有姿,故湖石名「美人石」,池名「鏡池」。174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至此,看到美人石,改稱「介如峰」。〖錦匯漪〗位於寄暢園的中心,它匯集着園內絢麗的綿繡景點而得名。寄暢園的景色,圍繞着一泓池水而展開,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樹影、花影、鳥影,盡匯池中。池北土山,喬柯灌木,與惠山山峰連成一氣;而在嘉樹堂向東看,又見「山池塔影」,將錫山龍光塔借入園中,成為借景的楷模。  

郁盤

在錦匯漪東南角。小亭六角,中懸「郁盤」匾。它是從唐朝王維《輞川園圖》中「岩岫盤郁,雲水飛動」之句得名。亭中有古樸的青石園台一座,配以四個石鼓墩,據考為明代秦家遺物。傳說乾隆召惠山寺僧人至此下棋,和尚棋藝非凡,殺得乾隆手足無措,僧人當即虛晃一槍,把棋讓給乾隆。乾隆雖勝,自知望塵莫及,心中鬱鬱不樂,便下旨將此亭改為「郁盤」。郁盤廊和秉禮堂、鄰梵閣一帶,嵌有《寄暢園法貼》碑200方,全帖12冊,前6冊選擇秦氏家藏御賜唐宋間名帖,後6冊是秦氏家藏自宋至清名家墨寶。

知魚檻

知魚檻位於錦匯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環水,方亭翼然。檻名出自《莊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之句。園主在詩中寫道:「檻外秋水足,策策復堂堂;焉知我非魚,此樂思蒙莊。」知魚檻一額,現為張辛稼所書。  

磚雕門樓和七星橋

磚雕門樓,位於知魚檻西北,為仿明建築。門樓正中有磚刻「寄暢園」三字,背刻馬羊虎犬寓忠孝節義。門頭緊接「清響」月洞門,小石獅嬉笑迎賓。前以假山作屏,可透過假山看真山,山在園中,還是園在山中?展示出借景之妙。七星橋,橫跨在錦匯漪上,由七塊黃石板直鋪而成,平臥波面,幾與水平,乾隆曾吟有「一橋飛架琉璃上」之句。過橋,就是嘉樹堂,古屋三間,堂旁有廊橋,通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

八音澗

八音澗原為懸淙澗,又名三疊泉。全用黃石堆砌而成。西高東低,總長36米。澗中石路迂迴,上有茂林,下流清泉。涓涓流水,則巧引二泉水伏流入園,經曲潭輕瀉,頓生「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八音澗上,1981年復建原有的「梅亭」一座,黑瓦粉牆,金山石柱,典雅大方。

含貞齋和九獅台

含貞齋曾經是寄暢園第三代園主秦耀的書齋。含貞齋的對面是九獅台。九獅台,又名九獅圖石,是用湖石疊成的大型假山,高數丈,突兀峻峭。置有若干獅形湖石,而整座假山又構成一隻巨大的雄獅,俯伏於青翠欲滴的綠樹叢中。細細揣摩,可看出大小不一,姿態各異的獅子來,靜中寓動,妙趣橫生。  

秉禮堂

是寄暢園中的園中園,這組庭園面積不足1畝,卻有整潔精雅的廳堂、碑廊;又有自然得體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使你盡情享受中國造園藝術的異趣神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