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刀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本刀歌》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日本刀歌》宋代詩人歐陽修的一首詩。

其內容通過讚揚當時日本出口的寶刀作為鋪墊,從側面悲嘆秦始皇焚書坑儒導致我國一部分國學文化的流失。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日本刀歌[1]

文學體裁;詩歌

作者;歐陽修

詩詞原文

《日本刀歌》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閒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辭藻。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銹澀短刀何足雲。

寫作背景

宋代,中日官方和民間交往不斷,有力地推進了兩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特別是中國自唐末、五代變亂以來,漢籍缺逸頗多。日本入宋僧每攜經疏至宋以補闕。先後贈《鄭氏注孝經》、《越王孝經新義》、《大乘止觀》、《方等三昧行法》和《夫台直言》等經典。

隨着日本鎌倉時代武士的興起,刀劍甲冑的製造有空前進步,日本刀劍大量輸入宋朝,很受中國人的珍視。宋代亦從日本進口摺扇、螺鈿工藝品、紡織品等,以精巧見稱。

歐陽修觸景生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日本刀歌》,抒發自己對日本及徐福渡日的感慨。詩中首先讚揚來自"滄海東"日本國的寶刀,製作精緻,裝飾漂亮,可降妖去邪。接着肯定了徐福東渡傳播先秦先進文化給日本人帶來了福祉。不但"至今器用皆精巧",而且"士人往往工詞藻"。最後,對徐福東渡帶去部分中國古籍,"逸書百篇今尚存"、"先王大典藏夷貊"感激涕凌,大發"銹澀短刀"與"逸書百篇"相比"何足雲"之感慨。這裡表明作者已認為徐福東渡最終抵達日本。

歐陽修在所詠《日本刀歌》中,不但再次明確肯定了徐福東渡的滯留地是日本,而且還第一次將徐福東渡的傳說與中國秦朝秦始皇焚書事件聯繫起來,認為正是徐福在秦始皇焚書之前齎書東渡,才使日本保存了中國失佚的《尚書》百篇。

歐陽修的"齎書說",也許是當時已經流行的一種傳說,也許是文人歐陽修的一種主觀想象,現在我們對此都不得而知。不過這個說法,後來在日本卻是產生了很大影響。如1339年日本南朝重臣北親房著《神皇正統記》,就將《日本刀歌》所記徐福齎書東渡日本說當作信史加以記載,並且認為由於中國秦朝的焚書坑儒,"孔子全經唯存日本矣"。近年來,有個名叫鈴木貞一的學者,通過潛心研究據說是中國先秦典籍的《宮下文書》,甚至統計出徐福當年攜帶到日本的書籍共有儒家經書1850卷、其他典籍1800卷,認為這大致囊括了當時中國所有的重要典籍。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1037-1101)作《驪山三絕句》,南宋文學家劉克莊(1187-1269)作《又追和坡韻一首》、《固窮》等詩篇,也都對徐福東渡之事給予記述歌頌。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3]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4]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5]

視頻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三)敢問路在何方

清平樂:歐陽修贊服蘇軾,這也是出人頭地這句成語的來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