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早春寄王漢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早春寄王漢陽》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早春寄王漢陽》是詩人李白的七言古詩。此詩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在江夏時所作。詩中表現思念友人的一片真情厚意。《李詩辨疑》謂此詩是王漢陽寄李白詩,是答李白《望漢陽柳色等王宰》詩。可參考。

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3卷第11首。此詩前四句主要是圍繞着「春還」二字細膩生動地描寫了早春的氣息。先寫「聞道」,再寫「走」「訪」,直至東風盪入之後,方見煥然春景,緊扣「春還」二字娓娓寫來。後四句是邀請友人前來醉飲賞春:五六句是全詩的承轉機杼之句;七八句不直言說透「邀請」二字,卻以超脫的想象把邀請的殷切之情表達出來。

此詩之妙,即在於寫陽春之氣不落俗套,詩詞通俗易懂,新鮮活潑,全似從心裡流出,饒有情致。全詩結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賞春激情全從「連日醉壺觴」數字一涌而出,足以盪人心魄。

作品原文

《早春寄王漢陽》[1]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昨夜東風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

碧水浩浩雲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

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

白話譯文

聽說春天已經回還我還未識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訪尋消息。

昨夜東風吹入江夏,路邊陌上的楊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黃。

碧水浩浩雲霧茫茫,王漢陽您啊不來令我空白斷腸。

我已預先拂淨青山上一片石擺下酒宴,要與您連日連夜醉在壺觴之中。

作品鑑賞

詩的內容很簡單,不過是邀請友人前來探春暢飲而已,但寫得活潑自然,不落俗套。細細吟味,作者那一顆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詩心,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圍繞着「春還」二字細膩生動地描寫了早春的氣息,寫春天是怎樣悄然回歸的,表達了詩人終於迎來了春天的那種喜悅之情。「聞道春還未相識」,是說只聽到春天回來了,還沒有見到她。一開始就流露出急於看到春還的心情。其實當寒凝大地的時候,春天的氣息才剛剛萌動,哪裡能親眼見到她呢!所以「聞到」二字表明春歸的消息最先是從人們交談中聽到的。如此生活細節,一經詩人捕入詩句便增加了詩的韻味。既然是聞春未見春,就自然要去尋春、問春,於是引起了下面的詩句。「走傍寒梅訪消息」,梅是無生命的,怎麼能夠拜訪、叩問呢?這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走」「訪」二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樹下去探究春天歸否的一片詩情。「昨夜東風入武昌」一句是寫春歸。人們常說:一夜暖風就染綠了柳梢頭。

這裡「東風」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歸的春風,一夜之間就迅速而又靜悄悄地來了。然而這還僅僅是表現時節驟然暗換的特點,並沒有寫出春歸的氣勢來,所以「東風」之後再綴一「入」字,表明春風的到來是排撻而入的。這樣就把春歸的特點表現得維妙維肖了。

可見詩人鍊字鍊句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陌頭楊柳黃金色」一句是寫早春的動人景象。全詩至此幾經婉轉方才暗暗點明詩人終於看到了「春還」這一層意思。「黃金色」是一種嫩嫩的鴨黃之色。春上柳梢,最初並不是綠色,那是因為細嫩的柳尖剛剛鑽出,還沒有飽受春光的沐浴,因而顯得很幼稚,從遠處看去便是一種朦朧的悅目的燦然金色。近人劉永濟說:「景物之接於人無私也,而慧眼詞人獨能得其靈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當其由目入心之際,殆已加以揀擇而遺其粗跡;及乎由心出手之時,不過自寫吾心之照耳。」

(《詞論》)可見詩人寫早春之色,不用「嫩綠」「新綠」等字,完全是出於細心觀察又融進了自己喜悅之情所得。總觀如上四句,詩人先寫「聞道」,再寫「走」「訪」,直至東風盪入之後,方才寫所見到的煥然春景,這全是緊扣「春還」二字娓娓寫來,細如抽絲地再現了早春姍姍來遲的腳步兒聲。

詩的後四句是邀請友人前來醉飲賞春。五六兩句是全詩的承轉機杼之句。「碧水浩浩雲茫茫」是比興用法,沒有更多的意思,不過是用景語虛引而已。從而自然貫通到「美人不來空斷腸」一句上來。既然春已回歸,而美人未至,豈不辜負了一片融融春光!為此詩人才說他有「斷腸」之恨。稱友人為「美人」,亦不過是言思念之切,用這樣戲謔俏皮的詩句寄給友人更見友情的親密。「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是說自己已經預先將青山中一片石拂拭乾淨,只等友人來此痛飲一番。這兩句寫得尤為精采。詩人不直言說透「邀請」二字,而是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了一個動人的細節,便把邀請的殷切之情表達出來了,同時還含有共賞春光之意,這樣便與前四句所婉轉寫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溝通了。古人作詩,結句大體不出景結、情結兩法。本詩當屬予情結。全詩結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賞春激情全從「連日醉壺觴」數字一涌而出,足以盪人心魄。

清代袁枚提倡詩要有「性靈」,他在《隨園詩話》中曾說:「牡丹芍藥,花之至富麗者也,剪彩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鮮,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後可與論詩。」本詩之妙,即在於寫陽春之氣不落俗套。比如詩中「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就完全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話雖然說得通俗,但是新鮮活潑,全似從心裡流出,饒有情致。又比如「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也一是出於一片真情。這就證明:只有情真,才有詩人自己的個性。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