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崑崙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崑崙穴 Kūn lún(BL60),出《靈樞.本輸》。別名下崑崙。屬足太陽膀胱經。經(火)穴。崑崙穴的位置: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中醫認為刺激崑崙穴有清熱安神、舒經活絡等作用。


穴位含義

足少陽、足陽明經的陽氣在此帶動足太陽經的氣血上行。
1.崑崙穴。「崑崙」,廣漠無艮也。崑崙名意指膀胱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經水的氣化之氣,性寒濕,由於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外散之熱作用,寒濕水氣吸熱後亦上行並充斥於天之天部,穴內的各個層次都有氣血物存在,如廣漠無艮之狀,故名「崑崙穴」。
2.膀胱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變化為吸熱上行,動而不居,故為膀胱經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原本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吸熱後上行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概況

【取穴】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吸熱後循膀胱經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散熱化氣。[1]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厥陰安神清熱,舒筋活絡、疏風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主治病症】: 1.緩解治療頭痛、高血壓、眼疾、目眩、項強、鼻衄等
2.緩解治療腰痛、怕冷症、肩背拘急、、腳跟腫痛等
3.緩解治療小兒癇證、難產、癲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4.現代常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踝關節炎、神經性頭痛等。
【配伍應用】:
崑崙穴配風池穴後溪穴,有清頭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頭痛,驚癇。
崑崙穴配風市穴、陽陵泉穴,有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崑崙穴配大椎穴、百會穴、後溪穴、風池穴,治頭痛。
崑崙穴配申脈穴、丘墟穴、解溪穴、懸鐘穴,治外踝扭傷。
崑崙穴配合谷穴、三陰交穴、至陰穴、足三里穴,治難產。
崑崙穴配太溪穴、丘墟穴、三陰交穴治療足跟痛。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崑崙穴0.5~0.8寸。孕婦禁用,經期慎用。
【艾灸】艾炷灸崑崙穴3-5壯;或艾條灸崑崙穴5-10分鐘。
【按摩】先將肌肉放鬆,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崑崙穴6秒鐘,如此重複10次。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太陽膀胱經《崑崙穴》


參考文獻

  1. 崑崙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