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史·梅國楨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史·梅國楨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梅國楨,字克生,麻城人。少雄傑自喜,善騎射。舉萬曆十一年進士。除固安知縣。中官詣國楨請收責於民,國楨偽令民鬻妻以償。民夫婦哀慟,中官為毀券。擢御史,會哱拜反,學曾師久無功。七月,學曾與夢熊、國楨定計,決黃河大壩水灌之,水抵城下。時套寇卜失兔、莊禿賴以三萬騎犯定邊、小鹽池,用土昧鐵雷為前鋒,而別遣宰僧以萬騎從花馬池西沙湃口入,為拜聲援。麻貴擊之右溝,寇稍挫,分趨下馬關及鳴沙洲。學曾令游擊龔子敬扼沙湃口,而檄延綏總兵官董一元搗土昧鐵雷巢,斬首百三十餘級,寇大驚引去。夢熊調度靈州,獨國楨監軍寧夏。賊被圍久食盡無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國楨挾諸將趨南關秉忠先登國楨大呼諸將畢登賊退據大城,攻數日不下。

國楨使間紿東暘、朝、承恩互相殺,以降其罪。三人內猜疑,東暘、朝遂先誘殺承恩黨文秀。承恩亦與其黨周國柱誘東暘、朝殺之,盡懸東暘、朝、文秀首城上,開門降。如松率兵圍拜家。拜倉皇縊,闔室自焚死。夢熊自靈州馳至,下令盡誅拜黨及降人二千,慰問宗室士庶。寧夏平。學曾初奪職為民,敘功,以原官致仕。學曾任事勞勛。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帝召見大學士趙志皋、張位,志皋、位力為學曾解,尚書星以下多白學曾無罪。國楨亦上疏言:「學曾應變稍緩,臣請責諸將以振士氣,逮學曾之命,發自臣疏,竊自悔恨,學曾不早雪,臣將受萬世譏。」帝初不聽,既而復其官。國楨既招降承恩,論功,擢國楨太僕少卿。父喪歸,未起而卒。贈右都御史。 (節選自《明史•梅國楨傳》,有刪改》)

譯文

梅國楨,字克生,是麻城人。少年時高大雄壯自負,善於騎馬射箭。考取萬曆十一年進士。任固安知縣。宦官前往梅國楨那裡請他向百姓收取債務,梅國楨假裝叫百姓賣妻還債。百姓夫婦感到悲傷哀痛,宦官由此毀除債據。提升為御史,恰逢哱拜叛亂,學曾的軍隊久無戰功。七月,學曾與夢熊、梅國楨一起確定計策,決開黃河大壩的河水灌注賊軍,河水流到了城下。當時套寇卜失兔、莊禿賴率領三萬騎兵侵犯定邊、小鹽池,任用土昧鐵雷為前鋒,而另派宰僧帶領一萬騎兵從花馬池西面的沙湃口進入,對哱拜接應支援。麻貴在右溝攻打了他 們,敵寇稍許失利,分兵奔向下馬關和鳴沙洲。

學曾命令游擊龔子敬把守沙湃口,而下文書徵召延綏總兵官董一元去搗毀土昧鐵雷藏身的地方,斬敵一百三十多人,敵寇大為驚慌,退卻離去。夢熊在靈州指揮調遣,惟獨梅國楨在寧夏監軍。賊被圍困很久,食物吃完無從獲得援助,而城牆遭受水的浸泡,更加嚴重倒塌。梅國楨帶領眾將領奔赴南面的關口。秉忠率先登上,梅國楨大聲呼喚,眾將領全部登上。賊退卻而占據大城,梅國楨他們攻打了幾天都無法攻克。梅國楨使人伺隙哄騙東暘、許朝、承恩互相鬥殺,用以減免他們的罪行。三人內部發生猜疑,東暘、許朝於是先引誘並殺死承恩的同夥文秀。承恩也和他的同夥周國柱一起引誘東暘、許朝並將他們殺死,把東暘、許朝、文秀的頭顱全部懸掛在城上,打開城門投降。如松帶領士兵包圍哱拜的家。哱拜慌忙上吊,全家自焚而死。夢熊從靈州趕到,下令將哱拜的同夥和投降者二千人全部殺死,慰問皇族和士人平民。寧夏得以平定。

學曾當初削職為民,這時評定功勞的大小,(學曾)以原官退休。學曾擔負事務勤勉辛勞。灌城招降的計策,原是他所謀劃的。等到宣布獲勝,皇帝召見大學士趙志皋、張位,趙志皋、張位盡力為學曾開脫,尚書石星和下屬官員大多申辯學曾無罪。梅國楨也上奏章說:「學曾應變稍許遲緩,臣請求處罰眾將領是為了振作士氣,逮捕學曾的命令,出自臣的奏章,私下獨自悔恨,學曾不早點昭雪,臣將要受到後世萬代的指責。」皇帝起先不聽從,不久恢復了學曾的官職。梅國楨既已招降承恩,評議功績,提升梅國楨為太僕少卿。因父親去世回鄉,沒有等到起用而去世。贈官右都御史。[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