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史·顧時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史·顧時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顧時,字時舉,濠人。倜儻好奇略。從太祖渡江,積功由百夫長授元帥。取安慶、南昌、廬州、泰州,擢天策衛指揮同知。李濟據濠州,時從平章韓政討降之。攻張士誠升山水寨,引小舫繞敵舟,舟中多俯視而笑。時乘其懈帥壯士數人大呼躍入舟眾大亂余舟競進五太子來援薛顯又敗之五太子等降遂從大將軍平吳旋師取山東。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從大將軍定河南北,浚閘以通舟師,自臨清至通州。下元都,與諸將分邏古北諸隘口。從大軍取平陽,克崞州,獲逃將王信等四十六人。取蘭州,圍慶陽。張良臣耀兵城下,擊敗之,獲其勁將九人。良臣乃不敢復出。慶陽平。徐達還京,令時將騎兵略靜寧州,走賀宗哲。西邊悉平。

三年進大都督同知,封濟寧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為左副將軍,副傅友德帥河南、陝西步騎伐蜀。自興元進克階、文,敗蜀兵於漢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糧且盡。遇寇,士疲不能戰。時帥麾下數百人,躍馬沖

時能以少擊眾,沉鷙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衛鎮撫,十五年嗣侯,為左副將軍。平龍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論胡惟庸黨,榜列諸臣,以時為首,敬坐死,爵除。 (《明史·顧時傳》)

譯文

顧時,字時舉,濠州人。風流倜儻,有膽略。跟從太祖渡江,積功從百夫長晉升為元帥。攻取安慶、南昌、廬州、泰州,晉升為天策衛指揮同知。李濟占據濠州,顧時跟從平章韓政討伐,使之投降。進攻張士誠升山水寨,率小船繞過敵船,敵人在船上俯視譏笑。顧時乘敵人懈怠,率壯士數人,大呼躍入敵船中。敵人大亂,其餘的船隻爭相前進。五太子前來援助,又被薛顯打敗,五太子等人投降。於是跟從大將軍徐達平定吳地,攻取山東。


洪武元年(1368),被任命為大都督府副使併兼同知率府事。跟從大將軍徐達平定黃河南北,使舟師得以從臨清到通州通行無阻。攻下元都,和諸將分守古北各個隘口。跟從大軍攻取平陽,攻克崞州,俘虜王信等四十六逃將。攻取蘭州,圍攻慶陽。張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顧時將其擊敗,俘虜敵得力將領九人。於是張良臣不敢再出來挑戰。又平定了慶陽。徐達班師回京,命令顧時帶騎兵經略靜寧州,趕跑了賀宗哲。西邊得以全部平定。三年,晉升為大都督同知,賜封濟寧侯,食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憑證。


四年,擔任左副將軍,協助傅友德率河南、陝西的步、騎兵討伐蜀地。顧時從興元進克階、文,在漢州打敗了蜀兵,於是攻克成都。第二年協助李文忠北征,分兵進入沙漠。迷失了方向,糧已盡,又遇敵人,士兵疲乏而不能作戰。顧時率麾下數百人,躍馬出擊。敵人退去,顧時繳獲其輜重、糧食、牲畜而歸,軍威大振。六年跟從徐達鎮守北平。過了一年,被召回。八年再次鎮守北平。十二年顧時去世,終年四十六歲,安葬於鐘山。追封為滕國公,諡號襄靖,牌位附祭功臣廟。


顧時能以少勝多,沉鷙不伐,深得皇上器重。他的兒子顧敬,金吾衛鎮撫。十五年(1382)繼承侯位,擔任左副將軍,平定龍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查胡惟庸黨,榜列群臣,顧時名列榜首,顧敬受牽連而被殺,爵位被剝奪。[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