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道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道宮

明道宮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始建於漢代(公元743年),興盛於唐宋。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傳道講學的紀念性建築群。明道宮景區是依照清光緒縣誌記載,於二零零四年恢復重建的,由「伊人宛在坊」,「升仙橋」、「猶龍堤」、「迎禧殿」、「玄元殿」、「享殿」、「升仙台」、等建築組成,規模宏大,構築嚴謹。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明道宮

代表景點:老君台、太清宮

氣候類型:暖溫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國家級AAAA景區

地理位置: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城內

景區風光

明道宮坐落在升仙台前,原名紫極宮,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到了唐時,以升仙台為中心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毀於戰火之中,現在的宮殿大都為現代所建,各殿匾額是以以前的藍本複製的。

明道宮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據清光緒《鹿邑縣誌》記述:「天寶二年(734年)建太清壇。文昌宮於台記。」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磚構築,由14個平面圍成的高壇形古建築,狀若圓柱且有稜角,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磚堆砌,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台上環築七十厘米高的圍牆,形與城牆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一間。正殿內原有老子銅像一尊,高兩米許,鑄工精巧。殿門檐下東西各嵌一碑,上書「道德真源」、「猶龍遺蹟」。山門內東側原有鐵柱一根,高七尺,徑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進入老君台山門,是正殿,面闊三間,進深間,硬山式清代建築,殿內西偏殿各一間。合上13棵檜柏青翠蔥鬱,常年涼風習習,百鳥飛鳴。

老君台下波光煙靄,湖水縈洄,景色宜人。映山門向南約里許的中軸線上,依次有望仙橋、明道宮、文昌宮、八角亭、游龍堤坊、萬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問禮處」兩塊碑碣。牌坊上書「地古永傳曲仁里」下題「天高近接太清宮」,楣鐫「萬教之祖」,正書蒼古遒勁。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

大清光緒版《鹿邑縣誌.古蹟.明道宮》記載「明道宮在東門內升仙台前,唐名紫極宮,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由此可知,該台始建於唐代,至遲也應在天寶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 老君台為圓柱形且有稜角,高8米,台底面積706平方米。周圍用大磚堆砌,內實以土,上立垛口女牆,類似古城牆。台上有大殿、東西偏殿和山門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猶龍遺蹟」、「道德真源」、「孔子問禮處」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贊助碑二通。殿內原有老子紫銅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傳為老子「趕山鞭」。大殿後原有老君煉丹房。台上還有古柏十三株,山門下有石階三十三級,應老子飛升三十三層青天之說。 老君台自古以來就是著名遊覽勝地,古往今來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則天、宋真宗趙恆,以及文學大家蘇東坡、歐陽修等都曾來拜廟祭祀。或觀瞻遊覽,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華章。 1978年,鹿邑縣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館。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隨太清宮遺址一起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隨老子故里旅遊區一起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AAAA級景區。

在老君台上還放置着4發炮彈。上面記載,1938年6月1日(農曆五月初四),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對老君台進行炮擊,共打13發炮彈,無一發爆炸。見此情景,日軍炮兵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擊。這些炮彈是當年日軍炮擊老君台的啞彈。

老君台下,有和平碑。該碑立於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當年日軍向老君台打13發炮彈均沒有爆炸。為向鹿邑人民表示懺悔,祝願全人類和平,特立此碑。

歷史由來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即公元1014年,宋真宗皇帝趙恆親來鹿邑朝拜老子,就住在明道宮的迎禧殿中。[1]當天晚上,他出來散步,看到這麼一個大宮殿的正門沒有名字,就提筆揮毫寫下了「明道宮」三字。宋真宗的書法端莊謹嚴,一派雍容的皇家氣象,和鹿邑太清宮宋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贊」三御碑書法互相印證,相得益彰。

在鹿邑的歷史上,曾有多位皇帝來朝拜祭祀過,但據史料記載,只有宋真宗皇帝曾在鹿邑居住過,而且這是宋真宗皇帝的親筆御書,價值非常高,意義非常大。

宋真宗為什麼給這座宮殿起名明道宮呢?明,即是顯示、彰顯。明道宮即是彰顯道理、真理的地方。老子的重要的哲學思想是道,是自然的客觀規律,宋真宗為這座宮殿起明道宮之名表明了宋真宗皇帝深得老子思想之真諦。

參考文獻

  1. 「明道宮」來了!,蘇視界網事, 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