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期天與喬治同游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星期天與喬治同游公園》(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是音樂劇大師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代表作之一,由其老搭檔詹姆斯·拉潘(James Lapine)編劇,桑德海姆包攬詞曲。本篇是該劇的舞台錄像,為原劇組人員演出,於1985年10月21日-25日在Booth Theatre攝製。1986年2月18日在Showtime頻道首播。

基本信息

  • 導演: Terry Hughes
  • 編劇: 詹姆斯·拉派恩 James Lapine
  • 主演: 曼迪·帕廷金 / 伯納黛特·彼得斯
  • 類型: 劇情 / 喜劇
  •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語言: 英語
  • 上映日期: 1986-06-16
  • 片長: 146分鐘
  • 又名: 喬治修蘭的故事 / 星期天與喬治在公園*[1]

劇情簡介

  《星期天與喬治同游公園》是音樂劇大師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代表作之一,由其老搭檔詹姆斯·拉潘(James Lapine)編劇,桑德海姆包攬詞曲。該劇的故事靈感來源於法國點畫派大師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的名作《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關於喬治·修拉生平的記載頗少,故事主要是虛構的。1983年七月該劇第一幕(未定稿)在外百老匯的Playwrights Horizons)試驗,由著名的Mandy Patinkin及Bernadette Peters主演,後桑德海姆擴充完成全劇,於1984年5月2日在百老匯的Booth Theatre首演,主角仍是Mandy和Bernadette。百老匯首演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次年該劇即獲得普利策最佳戲劇獎(歷史上只有七個音樂劇獲得過此獎),以及托尼獎兩項舞台設計類獎項(該劇的舞台光學運用具有突破意義),也獲得了最佳音樂劇提名,但惜敗於La Cage aux Folles。

  本篇是該劇的舞台錄像,為原劇組人員演出,於1985年10月21日-25日在Booth Theatre攝製。1986年2月18日在Showtime頻道首播。第一幕講述喬治·修拉為完成《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而執着藝術,最後戀人點點(Dot)離他而去的故事。第二幕講述一百年後(1984)喬治的曾孫喬治妥協於大眾觀點而失去藝術靈感,來到大碗島上參加一個官方活動,結果在其曾祖母點點的點撥下恍然大悟的故事。

  該劇是桑德海姆在Merrily We Roll Along失敗後的回歸之作,故事中的主題依舊沉重嚴肅,但其台詞中的幽默仍然難以掩飾,讓人時常在忍俊不禁,卻有感動異常。音樂上桑德海姆突出使用了主導動機手法,在和聲運用上也有重大創新,其通過節奏模擬點畫技巧的嘗試無疑是異常成功的。第二幕劇情生硬是該劇的一大缺憾。總體而言,隨着時間流逝,該劇的藝術價值愈發彰顯,05年有過重要的倫敦復排版,08年有百老匯復排版。*[1]

劇照

片段欣賞

參考資料

  1. 1.0 1.1 星期天與喬治同游公園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1986). 豆瓣. [10 七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