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愁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愁曲》

作品名稱: 《春愁曲》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春愁曲》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溫庭筠的樂府詩絕大多數是描寫女性的。這首《春愁曲》就是其中之一,是為表現空守閨房的女性的愁思與孤寂而作的。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1]

詩詞正文

譯文

用紅絲串起露珠一樣的珠子做成的簾幕,晶瑩透亮,漂亮的珠簾像瀑布一樣,「啞啞」地舒放下來。

圍繞着睡床的屏風繪有山水,畫意清遠;地上的熏爐中,雙層的雲母隔火板上朦朧映出炭火的紅光。

在春寒中髮簪也帶着涼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爐里香料暗燃,籠罩在煙幕中的柳樹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

皺疊如浪的紅錦被上是拖着長尾、展翅對飛的金鳳紋樣,涼風吹着一頭垂懸如鳳尾的髮簪緩緩搖曳。

蜜蜂嚶嚶嗡嗡,蝴蝶飛飛停停,悠揚不斷,楊柳依依,細草茵茵,柳絲輕柔地拂着赤闌橋的欄杆。

一覺醒來,滿樹梨花落在綠色的園地上,春風和雨吹拂着池塘的水面,池塘水面上泛起陣陣漣漪。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詩。全詩寫女子之愁,雖然是春天,但「珠簾」是冷的,鏡中的人也是孤單的,與「雙金鳳」恰好形成映襯,久睡不醒,夢中的香暖又與現實的寂冷形成鮮明對比,醒來後看着斜風吹着細雨落入池塘,心中的惆悵猶如漣漪一圈一圈散開,久久揮之不去。雖然是主要描摹閨中細節和女子所見所聞,但描摹得非常細膩,全詩的愁情於詞句間蔓延紙外,有耐人尋味之愁。

此詩開頭兩句寫破曉時的外景。「冷」,說明氣候還處於春寒料峭之中,也渲染出深閨冷清的氣氛。「百尺啞啞下纖綆」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說珠簾長達百尺,既寫出了女子住處的豪華,同時也寫出了深閨的孤寂。在寫了啞啞而下的珠簾之後,第三至八句描繪了美人空床獨眠的畫面。先描寫室內環境,再出現了睡夢中的女人的形象,其情景給人一種淒清的感覺。第九、十兩句借旖旎的春光反襯美人孤獨寂寞。末尾兩句描寫女子睡醒後的所見所感,以風雨送春之景,寫春光虛度、美人遲暮之感。「梨花委地」,「春風吹池」,讓她回到的現實。但這「梨花」「春風」並不是給她美的享受,而是心靈上的刺激,只能加重傷春情緒。溫庭筠是質感的大師,是物質世界的敏銳察覺者,華麗但並無生命的日常物品,經他筆觸一點,便魔幻般地有了生氣,一個個都變成了暗夜中的精靈,隨着夜的節奏輕輕呼吸。

此詩寫閨中春愁,在藝術上的重要特徵是用細節描摹閨中的傷春幽怨情緒。詩中對女主人公之外貌、心理、行動均不作正面描繪刻畫,完全藉環境氣氛之烘托渲染與自然景物之映襯暗示透露,寫法細膩婉曲,儼然花間詞境。如「遠翠」二句之與《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玉兔」句之與《菩薩蠻·水精簾里頗黎枕》「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覺後」二句之與《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取象造境,均極相似。但其此類作品由於刻意追摹李賀,不僅意境較為隱晦,語言亦時有生硬拗澀之處,與其詞之圓融自然有別;表現亦稍嫌繁盡,不如其詞之含蓄蘊藉。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