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夢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夢二首

作品名稱:春夢二首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王令

春夢二首是北宋詩人王令的作品之一。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鍾美,後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後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1]

正文

一、

湘水茫茫春意關,岑郎一睡片時間。 誰知行盡江南路,枕上離家枕上還。

二、

春風兒女喜,不合丈夫愛, 日午困魔來,四體倦欲解。 春禽只隨花中飛,幸此無聲聒我睡。 一夢夢周公,笑與伊尹語。 問今天下賢者誰,何為見棄不見取。 紙傳周官十卷書,安用久留不燒去。 二夢夢孔父,戟手怒目瞠。 天下皆曰自孔氏,獵取利祿安榮身。 高官志遂不思道,牽以嗜利露己真。 如何貧賤用我者皆是,富貴用我無一人。 三夢夢我身,化為鳴鳳雛。 飛飛兩足高,迅迅六翮舒。 直上高高天,天門閉鎖阻我回。 我留不肯去,以翼搏天天門開。 天公遣玉女,問我何事來。 再拜謝天公,賤臣無所知。 幸至天公前,敢問無所屍。 臣聞伊尹於湯旦於周,安致天下如山丘。 愚孫騃子相承繼,卜世以過天位留。 自從中代來,世世亦有相。 如何反覆無定時,猶以亂割醫瘡痍。 天公何忍是不救,恰如旁坐觀奕棋。 又聞人間人,一一天與命。 孔飢孟退荀楊賤,天公豈不知其賢與聖。 顏子號庶幾,早死不久生。 子夏既喪子,左丘亦失明。 伯牛疾牖間,原憲貧病成。 晁錯死非命,賈誼夭不卿。 賜死蕭雍之,罪免劉更生。 羊祜許國斸墓破,反得墜折無完肱。 又如草木及禽獸,苟推以理亦莫知。 春氣不加松柏好,秋風先敗蘭蕙枝。 蝮虺中人皆已死,鴟梟食母然後飛。 願天明告臣,以祛臣心疑。 天公未及言,起遂東風吹。 覺來何所喻,壹鬱雙淚垂。[2]

作者生平

王令七八歲時進書塾讀書。他常是白天與眾學童一起嬉戲,晚上回家獨自讀書,有時通宵達旦而不眠。少年時代的王令,好助人,氣盛放縱,對他人不義行為好當面指責而無所顧忌,眾人都很敬服他。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十六歲的王令跟隨叔祖父的長子越石來到瓜洲(今江蘇揚州南)。次年,王令即離開寄居十年的叔祖父而另立門戶,接回了寡居而難以生存的姐姐及外甥。從此,王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與姐姐相依為命、孤貧流浪的家塾聚學生活。經濟上失去了對叔祖父的依賴,一個三口之家的生活擔子落在了年僅十七歲的王令身上。在瓜洲安家不久,王令便隻身到山陽縣某家塾當先生。第二年,又應邀去天長縣一束姓的人家家塾聚學。在這裡,王令一共度過了五個春秋。束氏,是王令一生中相交最深的知己之一,他給了孤苦的王令經濟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安慰。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朝廷舉行科舉考試,二十一歲的王令不顧眾人的勸說,決然放棄了進取功名的機會。在這以後幾年間,王令從未參加科舉考試。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途經高郵,王令投書並贈《南山之田》一詩與王安石以求見,開始了他與王安石的交往。王安石長王令十一歲,在這之前,早與王乙父子相熟,王令也早已敬佩他的人品和文章,王令曾在《與束伯仁手書》中云:「自揚雄以來,蓋未有臨川之學也。」王安石也十分看重王令的為人與才學。在回信中他贊王令「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足下之行,學為君子而方不已」。從此,兩人書信往來頻繁,成莫逆之交。經王安石的舉薦,當時許多有聲譽的文人學者開始與王令投贈唱和,王令的詩文得以傳抄流通。

十八歲時在王安石的關心與努力下他終於娶親成家。次年妻子有孕,這給王令孤寂貧困的生活帶來了一點安慰與甜蜜。然而,此時他的腳氣病越來越劇。疾病迫使他臥床難起,「足疾之餘,心虛善忘,恍惚無聊」(《與王介甫書》)。嘉祐四年(1059)六月初二,年僅二十八歲的王令便在貧病交加之中離世而去。[3]

主要作品

著作有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參考資料

  1. 王令的詩詞全集,經典古詩網
  2. 「王令」詩詞全集 春夢二首 詩詞名句網
  3. 王令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