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顯微紅外光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顯微紅外光譜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加一個顯微鏡就可進行顯微紅外光譜分析,其特點為:①靈敏度高,檢測限可低至10納克,幾納克的樣品就能獲得很好的紅外光譜圖;②能進行微區分析,其顯微鏡測量孔徑可到8微米或更小,在顯微鏡觀察下,可方便地根據需要選擇樣品不同部分進行分析。對非勻相樣品可在顯微鏡下直接測量樣品各個相的紅外光譜圖。對於固體不均勻混合物,可直接測定各個固體微米區域組分的紅外光譜圖;③樣品製備簡單,對不透光樣品可直接測定反射光譜;④顯微鏡光路調節簡單,顯微觀察與紅外光譜分析是同一光路,容易實現顯微鏡對樣品待分析部位定位;⑤分析過程中可保持樣品原有形態和晶型,樣品不被破壞。顯微紅外光譜分析是礦物岩石物相分析的有力工具。[1]

顯微紅外光譜儀

2.原理

分子中存在多種類型的振動,其中一些振動可以引起分子偶極距發生變化,當這類振動的頻率和紅外光頻率相同時,分子能夠吸收紅外光的能量,形成紅外吸收光譜(IR)。不同的化合物因其分子結構不同,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徵峰不同,如同人類的指紋,沒有兩個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在剖析鑑定高分子材料時,IR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以一束紅外光照射試樣,試樣的分子將吸收一部分光能並轉變為分子的振動能和轉動能。藉助於儀器將吸收值與相應的波數作圖,即可獲得該試樣的紅外吸收光譜,紅外光譜中的每一個特徵吸收譜帶都包含了試樣分子中基團和化學鍵的信息。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紅外光譜,將試樣的紅外光譜和已知的紅外光譜進行比較從而鑑別材料。

顯微紅外分析就是將紅外光譜與顯微鏡結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材料(主要是有機物)對紅外光譜不同吸收的原理,分析材料的化合物成分,再結合顯微鏡可使可見光與紅外光同光路,只要在可見的視場下,就可以尋找要分析微量的有機污染物。如果沒有顯微鏡的結合,通常紅外光譜只能分析樣品量較多的樣品。而電子工藝中很多情況是微量污染就可以導致PCB焊盤或引線腳的可焊性不良,可以想象,沒有顯微鏡配套的紅外光譜是很難解決工藝問題的。顯微紅外分析的主要用途就是分析被焊面或焊點表面的有機污染物,分析腐蝕或可焊性不良的原因。

3.用途

結構鑑定、定量分析和化學動力學研究等,它的解析能夠提供許多關於官能團的信息,紅外吸收峰的位置與強度反映了分子結構上的特點,可以用來鑑別未知物的結構組成或確定其化學基團;而吸收譜帶的吸收強度與化學基團的含量有關,可用於進行定量分析和純度鑑定。

傅里葉變換顯微紅外光譜儀(FTIR)分析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已廣泛應用於司法鑑定中各類物證材料(包括有機、無機物證材料)樣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僅能準確的確定物證材料的各種化學成分,還可以採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快速有效地得到直接的取證結果。在分析測試工作中,應用紅外光譜分析技術,並結合掃描電鏡等其它儀器分析方法以及經典的化學分析法,為公安司法送檢的有關毒品走私、炸藥爆炸、偽造假幣書畫防偽、保全鑑定等多起案件的物證樣品進行分析鑑定,並提供準確數據和分析結論等科學依據。[2]

4.優點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加一個顯微鏡就可進行顯微紅外光譜分析,其特點為:

①靈敏度高,檢測限可低至10納克,幾納克的樣品就能獲得很好的紅外光譜圖;

②能進行微區分析,其顯微鏡測量孔徑可到8微米或更小,在顯微鏡觀察下,可方便地根據需要選擇樣品不同部分進行分析。對非勻相樣品可在顯微鏡下直接測量樣品各個相的紅外光譜圖。對於固體不均勻混合物,可直接測定各個固體微米區域組分的紅外光譜圖;

③樣品製備簡單,對不透光樣品可直接測定反射光譜;

④顯微鏡光路調節簡單,顯微觀察與紅外光譜分析是同一光路,容易實現顯微鏡對樣品待分析部位定位;

⑤分析過程中可保持樣品原有形態和晶型,樣品不被破壞。(Miro-FTIR)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