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顯微鏡下的大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顯微鏡下的大明》,作者: 馬伯庸,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品方: 博集天卷,出版年: 2019-1,頁數: 344,定價: 52.00元,裝幀: 平裝,叢書: 博集天卷·馬伯庸作品,ISBN: 9787540488475。

內容簡介

★ 馬伯庸全新歷史紀實作品,一本值得收藏的明朝歷史書

★ 六件罕為人知的明代檔案,六個塵封已久的民生往事

★ 生動的基層治政手冊,於細微處讀懂真正的古代中國

★ 這本書娓娓道來,用筆綿密細緻。讀者讀來也可以從一個又一個細節當中,編織起一個複雜的大明帝國。——張宏傑

本書講述的,是六個深藏於故紙堆中的明代基層政治事件。

作者從明代的一系列罕見民間檔案文書里,挖掘出這些塵封已久的故事。這些檔案是中國歷史中絕無僅有的奇蹟,它們着眼於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記錄極為詳盡。在這裡,我們能看到樸實的百姓訴求、狡黠的民間智慧、骯髒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場均衡之術,從無數個真實的細節里,展現出一幅極其鮮活的政治生態圖景。

這六個事件聚焦於一府一縣乃至一村之內,記錄的是最底層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當遭遇稅收不公時,他們如何憤起抗爭;當家族權益受到損害時,他們如何興起訴訟;當政治利益與商業利益發生矛盾,他們如何與官府周旋博弈;當朝廷要求整頓戶籍,他們又是如何從中造假牟利……

《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萬曆年間,一項不公正的稅收政策在徽州府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亂民、縣官、州府、戶部、首輔、皇帝等諸多利益集團的博弈之局。

《筆與灰的抉擇——婺源龍脈保衛戰》:婺源縣一場持續了六十四年的經濟爭端,反映了一個縣級官員,是如何在重大議題上平衡一縣之利害的。

《誰動了我的祖廟——楊干院律政風雲》:歙縣一樁民間廟產爭奪案。訴訟雙方在這場綿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長,用盡心思,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嘉靖法律大戲。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一個坐落於後湖(玄武湖)中的冷門機構——大明黃冊庫從建立到衰敗的全過程。了解明代的基層統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胥吏的盛宴——彭縣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卻引來了無數貪婪蚊蟲的叮咬。胥吏之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正統年間的四條冤魂》:四個無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挾入朝廷鬥爭的。

作者力圖以冷靜克制的零度敘事,替那些生於塵埃、死於無聞的螻蟻之輩作傳,轉述他們湮沒於宏大歷史中的聲音。想要讀懂大明,想要讀懂中國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於朝堂,亦要聽到最底層的吶喊。在一個個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蘊藏着最真實的規律。

作者介紹

馬伯庸:作家。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銀河獎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譽。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文字風格充滿奇趣」。代表作:《顯微鏡下的大明》《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風起隴西》《草原動物園》

文學

文學起源於人類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1]》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2](劇本)四大類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