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曉行巴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曉行巴峽》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曉行巴峽》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排律作品。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這年春天,王維以侍御史知南選,到了荊州襄陽,後溯長江西上,此詩即為去巴峽途中所作。

此詩描寫了巴峽周圍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表現了在外流浪漂泊異鄉人的思鄉之情。全詩詞句清麗,景象雄偉,情景交融,富於藝術感染力。

作品原文

《曉行巴峽》[1]

際曉投巴峽,餘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白話譯文

拂曉時分直向巴峽而去,春日將盡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雞競相啼鳴。水邊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間橋上人如在樹梢走行。登上高處萬家井邑出現,眺望遠處閬白二流明瑩。人們都說着異鄉的方言,黃鶯卻啼着故里的聲音。幸賴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離鄉背井愁情。

作品鑑賞

此詩描寫了巴峽周圍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詞句清麗,景象雄偉。開頭點明時間和地點,說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經巴峽,心中卻思念着遙遠的京城。接着寫詩人沿途所見所聞,清江邊有浣衣的少女,朝陽里傳來一片雞鳴。江面上舟船聚攏,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經開始了;遙望江岸遠山,山橋竟橫跨在樹梢之上。有人認為「萬井」是指千泉萬涓,而不是指千家萬戶。

因為以巴峽的地勢,不可能像平原一樣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備一說。然而這些美麗的景象並不能讓詩人歡快起來,因為身在異鄉,難免有思鄉之愁。尤其是聽到人們說着異鄉方言,鶯啼還是故鄉聲音的時候。詩人最後說,幸得山水有許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緩解他的離別之情。

從格律上說此詩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間幾聯在形式上都是對仗,在內容上都是寫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於捕捉異地的自然景物、風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國舟中市」等句子,寫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優美風光。水國舟市,道盡水鄉的獨特風貌;橋過樹梢,極寫山鄉的奇幻景觀。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視野開闊,詩歌意境也隨之宏遠。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鶯啼鳥叫,寫盡在外流浪漂泊異鄉人的思念之情。此地雖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離別之情、思念之苦。雖然有淡淡的離鄉之愁,但總的說來,全詩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並不消沉

名家點評

王孟詩評》:自然好。顧云:不為其巧。又云:近拙。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真好巴峽詩,惜曉行意未暢。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秀拔勻稱。徐中行曰:其言盡入妙境,可思而不可解。然只個中非有難曉。吳山民曰:"晴江"二語如畫。"人作"一聯似拙。

《唐賢三昧集箋注》:顧云:清雅。人語已殊,只有鶯聲同於故國耳,順疊收。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筆筆生,作結稍松耳。"際曉"、"余春"字皆生着,有情致。評:"晴江"下三韻皆寫敘眼前景物,語語作致,聲調高卓,是最能手。

《唐詩合選詳解》:王翼雲曰:黃鐘大呂之音,迥異錚錚細響。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視頻

王維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

  1. 《曉行巴峽》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