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克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克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普克朗是在1900年發表了量子論,1925年海森堡提出了量子力學,量子論的提出是20世紀的一重大理論成果, 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不僅涉及材料學和原子結構理論等,對於核能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簡介

普朗克,物理學家 一位是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他在研究黑體輻射實驗時,為了解釋輻射的奇特性質,也提出了量子論假說,兩者殊途同歸,使量子論成為近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石。

1858年,普朗克生於傳統的德國學者世家,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哥廷根的神學教授,而父親是基爾大學和慕尼黑大學的法律學教授。

音樂、文學和自然科學,是普朗克一生的摯愛。普朗克具有超常的音樂天賦,他學過聲樂,演過歌劇,能熟練地彈奏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還能作曲,曾被人稱為「小舒伯特」。他有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但最終卻走向了物理。

中學時候的他又對古典文學產生興趣,廣泛閱讀莎士比亞、但丁等人的作品,甚至還自己寫了一部詩劇。

1874年,普朗克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數學專業,後改讀物理學專業。1877年轉入柏林大學,曾聆聽亥姆霍茲和基爾霍夫教授的講課,1879年獲得博士學位。1930年至1937年及1945年至1946年任德國威廉皇家學會的會長,該學會後為紀念普朗克而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在慕尼黑大學選修物理時,普朗克的物理教師菲利普·馮·約利曾勸他不要學純物理。約利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到了盡善盡美的高度,他對普朗克說:「看來,(物理學)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已經建得足夠牢固,或許,只在它的某個角落裡還有一些小的空白,但那些本無足輕重。物理學正像幾何學那樣,數百年來,它已經接近到了完美的程度。」

但是普朗克卻回答說:「我並不期望發現新大陸,只希望理解已經存在的物理基礎,或許能將其加深。」事實證明,他的這兩個期望都不十分準確,他既「接觸到了新大陸」——「量子論」,又沒能把原有的物理基礎「加深」,反倒把它「挖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評價

1900年發表了量子論,1925年海森堡提出了量子力學,量子論的提出是20世紀的一重大理論成果, 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不僅涉及材料學和原子結構理論等,對於核能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其著名研究成果即表述為黑體輻射公式(關於黑體輻射請參見該詞條),以黑體輻射公式為標誌,量子力學從此誕生,另外,提出光子的能量公式E=hν ,其中h為普朗克常量(6.626×10^-34 J·S)。[1]

參考文獻

  1. 普克朗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