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陀鵝耳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陀鵝耳櫪

中文名: 普陀鵝耳櫪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山毛櫸目

族: 榛族

種: 普陀鵝耳櫪

學名: Carpinus putoensis cheng

門: 被子植物門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科: 樺木科

屬: 鵝耳櫪屬

命名者及年代: Cheng,1932

普陀鵝耳櫪(學名:Carpinus putoensisCheng)是樺木科,鵝耳櫪屬喬木;樹皮灰色;小枝棕色,葉厚紙質,葉片橢圓形至寬橢圓形,上面疏被長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葉柄上面疏被短柔毛。果序梗、序軸均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果苞半寬卵形,小堅果寬卵圓形,雌雄同株,雄花序短於雌花序。雄、雌花於4月上旬開放,果實於9月底10月初成熟。 [1] 中國特有種,僅見於浙江舟山群島。生于山坡林中。普陀鵝耳櫪具有耐陰、耐旱、抗風等特性。已繁育出大量普陀鵝耳櫪樹苗。

普陀鵝耳櫪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現僅存一株,在保存物種和增添普陀島自然風景區景色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植物學歷史

1930年由植物分類學家鍾觀光教授發現,1932年由林學家鄭萬鈞教授命名為普陀鵝耳櫪。當時世界僅存1株普陀鵝耳櫪野生植株,位於浙江舟山普陀山風景區的佛頂山慧濟寺西側,樹齡約250年。是《國家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名錄》中現存植株最少的一個物種,有「地球獨子」之稱。2011年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太空育種試驗的四種中國特有樹種中就包括普陀鵝耳櫪。

從2000年開始,浙江省舟山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俞慈英女士帶領的研究組對該樹種的保護和解瀕技術進行了持續的攻關研究;通過有性和無性繁殖的方式,不斷擴大子代種群規模,已育的普陀鵝耳櫪子代苗木經達到3萬餘株。 [2]

形態特徵

喬木;樹皮灰色;小枝棕色,疏被長柔毛和黃色橢圓形小皮孔,後漸無毛而呈灰色。葉厚紙質,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5-10厘米,寬3-5-5厘米,頂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不規則的刺毛狀重鋸齒,上面疏被長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以後兩面均漸變無毛,僅下面沿脈密被短柔毛及脈腋間具簇生的髯毛,側脈11-13對;葉柄長5-10毫米,上面疏被短柔毛。

果序長3-8厘米,直徑4-5厘米;序梗、序軸均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序梗長約1.5-3厘米;果苞半寬卵形,長約3厘米,背面沿脈被短柔毛,內側基部具長約3毫米的內折的卵形小裂片,外側基部無裂片,中裂片半寬卵形,長約2.5厘米,頂端圓或鈍,外側邊緣具不規則的齒牙狀疏鋸齒,內側邊緣全緣,直或微呈鐮形。小堅果寬卵圓形,長約6毫米,無毛亦無腺體,具數肋。

生長環境

分布區受海洋氣候影響,全年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16.3℃,1月平均氣溫5.5℃,8月平均氣溫26.8℃,最熱月平均氣溫不超過30.1℃,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於3℃,霧期長,相對濕度達90%左右,年降水量平均1200毫米,雨日一般在150日以上。土壤為紅壤 ,pH值5.5-5.7,土層較厚,有機質含量4.8%,肥力較高。普陀鵝耳櫪於長期生活在雲霧較 多,濕度較大的生境裡,比較耐陰。

分布範圍

普陀鵝耳櫪是中國特有種,僅見於浙江舟山群島。模式標本采自普陀島。

繁殖方法

普陀鵝耳櫪可採用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主要價值

普陀鵝耳櫪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現僅存一株,在保存物種和增添普陀島自然風景區景色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保護狀況

保護級別:中國國務院於1999年8月4日批准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 (CR)。

保護現狀:瀕危種。僅分布中國浙江。

滅絕原因:因植被受到破壞,生境趨於惡化, 常受大風侵襲,更新能力極弱,瀕臨滅絕。

保護措施:普陀山現劃為中國國家重點自然風景保護區,並設置管理局,對該種的保護極為重視,為了防止遊人攀折,已在植株周圍加壩圍護。當地管理機構和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栽培,並進行各種繁殖試驗。 [3]

參考資料

  1. 「地球獨子」——普陀鵝耳櫪落戶昆明植物園,昆明植物園 ,2016-04-26
  2. 普陀鵝耳櫪,植物智 ,1979
  3. 中國瀕危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