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更漏子·星斗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更漏子·星斗稀》

作品名稱: 《更漏子·星斗稀》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更漏子·星斗稀》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1]

溫庭筠詩詞俱佳。溫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2]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詩詞正文

譯文

天邊的星辰漸漸地隱入曉霧,鐘聲鼓樂也已停歇在遠處,窗外的曉鶯在啼送殘月西去。蘭花上凝結着晶瑩的晨露,柳枝在風中翩翩飛舞,滿庭的落花報道着春暮。

空蕩蕩的閣樓上,我還在憑欄遠望,惆悵,還似去年一樣。春天就要過去了,舊日的歡欣已仿佛夢中的幻影,我仍在無窮的相思中把你期待。

賞析

此詞寫女主人公晨起之後,登閣望遠思念心上人的惆悵思緒。前三句從視聽的感覺描寫清晨景象。天剛曉時許多星星都隱沒了,天空只剩下少數星星,故覺「星斗稀」。「鐘鼓歇」是說清曉報時警夜的鐘鼓聲已經停歇。首二句從高遠處寫起,「簾外」句落到近處。用星斗、鐘鼓、曉鶯、殘月等一系列表示時間的意象,點明時間是在清曉,在景物描寫中已暗含人物。次三句繼續描寫景物,寫露重風斜、落花滿院,顯已為暮春時節。不僅感到其中有人,而且隱約似見其有活動,從室內移步至庭院。上片名為寫景,則已見情。主人公由室內轉向庭院,滿目蕭索之景,滿耳淒清之音。則其所感自不待言。作者抓住暮春與黎明的特點布景,展示出清冷凋零的畫面,烘托出孤寂惆悵的氣氛。這裡雖然人未露面,景象中卻已透出主人公的怨情愁緒。尤其畫面中的「殘月」、「落花」,蘊含人的情思更明顯。

下片着重寫主人公的活動心情。頭三句寫主人公登高望遠,引起的無限惆悵之情。「虛」字既表物象,也表人情。虛的感覺因空空無人產生,從實境的空虛導致心情的空虛。「倚闌望」是下闋的關節,一切內心活動俱由此句的「望」引出。「還似去年」四字可見其惆悵時日之長。

次三句點明惆悵之因,是惆悵之際的深入思索,表現主人公的活動心情。說惆悵「還似去年」,道舊歡「如夢中」,不僅寫出主人公登高望遠的一時心境,而且揭示出主人公相思的苦況,閨怨的深沉由來已久。「春欲暮」暗示青春已逝,美人遲暮的憂懼,「思無窮」則見其所歡仍然是遙不可及。因此結句點明舊日的歡樂如今只有在夢中追尋了。末句語調似甚輕淡,而表情極為深刻。「舊歡」是「思」的中心,兩性歡愛是深閉閨中婦女的至願,尤其是芳春花前月下的親昵。而今芳時一再虛度,舊日歡樂益令人追思不置。過往之事,恍如夢逝,可思而不可即,而思念的迷惘之狀,於此句則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詞意蘊豐富,既可作思婦念人之看。亦可作人臣失位之想。全詞語淡情濃,把主人公的懷人之情寫得千轉百回,纏綿不盡。這在溫詞中也可謂別具一格。

作者簡介

溫庭筠[3](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4]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品讀》 20110922 溫庭筠詩詞選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