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秀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秀琴',女,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正印花旦,原廣東粵劇院副院長。台山端芬人。父親是一個粵劇愛好者。曹秀琴從小受父親的影響,非常愛唱戲,村辦的業餘劇團為她提供了很好的藝術氛圍。8歲時,首次登台,在《沙家浜》中扮演阿慶嫂。

家族淵源

父親是一個粵劇愛好者。曹秀琴從小受父親的影響,非常愛唱戲,村辦的業餘劇團為她提供了很好的藝術氛圍。

8歲時,首次登台,在《沙家浜》中扮演阿慶嫂。那時,小小年紀要記大段的台詞,還要又唱又做,不得不晚晚排練到三更半夜,又眼困,又疲勞,哭了幾次,但在演出時,深受鄉親讚賞,轟動整個公社,不少地方邀請她去演出,大家還給了她一個「阿慶嫂」的美號。此後,她便越發喜愛粵曲,逢年過節有零錢就去買「公仔紙」(劇照)把家裡的四壁貼得滿滿的,趴在桌子上一看就是半天。

9歲那年開始去報考粵劇學校,因為她是台山人,語言障礙對表演粵劇不利;加上她與同齡人相比,個子小身體瘦,因此在報考途中連連碰釘子,但她從不灰心,因為她實在太喜歡粵劇了。

第三年,11歲時終於考上了廣東粵劇訓練班。也許是報考路上碰釘子不少,讓她對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在語言障礙和唱做念打的基本功方面她都力求做到最好。學古裝戲必須要練功架,身段、腿功,不能不從頭做起。後來學唱功也是一個難關。初時她不懂發音,更不識運丹田之氣,只用喉嚨喊出聲音來,弄得聲音沙啞。當時紅線女老師儘管再三啟發、示範,也難使她開竅。有一天,紅線女想出一個辦法來誘導她:「運用丹田之氣就好像聞花香一樣,深深吸一口氣……」一言驚醒夢中人,她茅塞頓開。後來,在女姐的諄諄誘導下,她連唱功也練成了,而且吸收了「女腔」真傳。畢業匯報演出會上主演了折子戲《仕林祭塔》,老師們都稱讚說沒想到會演得那麼出色。

一舉成名

1980年年僅18歲以《百花公主》一舉成名。1997年憑在《錦傘夫人》中塑造的冼英而一舉奪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錦傘夫人》是一出新編歷史劇,它以廣東歷史上著名女英雄冼英的事跡為題材,頌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冼英是一個女人四個身份——姑娘、妻子、母親,首領。同曹秀琴以前演的比較純情溫婉的角色相比,這個角色給她拓寬戲路提供了契機。冼英這個人物在表演上有花旦、刀馬旦(武旦)、青衣,這種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對一個演員的表演要求很高,尤其冼英又是英雄,應該是很高大的形象,而曹秀琴個子瘦小,要演出這種高大形象實在不容易。為了表現出冼英的氣概,她專注於眼神和動作的神似,公演後行家們都評價說想不到小個子也能演得英姿颯爽[1]

成就與榮譽

為國家一級演員,廣東粵劇院副院長,政協廣東省第六、七、八屆委員會委員、第九屆人大主席團成員,1985年獲頒「勞動模範」勳章;

1989年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出席第六屆「全國婦女聯合代表大會」;

1997年享受國務院的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演出

《百花公主》《錦傘夫人》

曾榮獲廣東省青年會演、廣東省粵曲大獎賽、廣東國際藝術節、廣東省第二屆、第七屆藝術節演員「表演一等獎」;廣東戲劇「百花獎」、「魯迅文藝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主角)獎」、中國「曹禺戲劇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並榮獲中國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的光榮稱號。

參考文獻

  1. 曹秀琴喜收十二愛徒戲劇網.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