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和清朝社會末期的重要資料。曾國藩繼桐城派[1]之後,溯源經史,別立湘鄉派,行文鎮定,形式自由,於點點滴滴的真實生活中見真情、蘊良知,充分體現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儘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曾國藩作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顯示了他恭肅、嚴謹的作風。

目錄

內容簡介

《曾國藩家書》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2],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

在為人處世上,曾國藩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對於武器和人的關係,他認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殺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軍隊治理上主張以禮治軍:「帶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我輩帶兵勇,如父兄帶子弟一般,無銀錢,無保舉,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擾民而壞品行,因嫖賭洋煙而壞身體,個個學好,人人成材」。為使官兵嚴守紀律,愛護百姓,曾國藩親做《愛民歌》以勸導官兵。

在戰略戰術上,他認為戰爭乃死生大事,應「先求穩當,次求變化」。在用人上,講求「仁孝,血誠」原則,選拔經世致用的人才。選人標準是「崇實黜浮,力杜工巧之風」,因而石達開說「曾國藩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曾國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訓基地,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華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視頻

曾國藩家書 相關視頻

曾國藩家書上集
念念不忘:郎永淳讀曾國藩家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