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最佳使用假設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最佳使用假設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最佳使用假設是指一項資產在法律上允許、技術上可能、經濟上可行,經過充分合理的論證,能使得該項資產實現其最高價值的利用。(該假設適用於帶房地產的單項及整體評估項目)

一項資產如果存在多種不同的用途,評估人員應該選擇其最佳用途來比進行評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就明確規定是最佳用途下的市場價值。

評估假設

根據《資產評估準則術語2020》的規定,評估假設是指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現實普遍認知的基礎上,依據客觀事實及事物發展的規律與趨勢,通過邏輯推理,對評估結論的成立所依託的前提條件或者未來可能的發展狀況作出的合理的推斷或者假定。

資產評估三個基本假設:

1.公開市場假設

公開市場假設指的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交易雙方都最大限度地追求經濟利益,交易雙方地位平等,得出的交易價格是最理想、合理的價格。

2.繼續使用假設

繼續使用假設是指對評估對象未來所處狀態的一種假設。一項資產,在繼續使用的假設下可以給資產擁有者帶來經濟利益。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繼續使用假設就需要修改為持續經營假設。對單項資產評估時,分為在用續用、轉用續用、移用續用等。(在繼續使用假設下,就是將時間確定在評估基準日,將空間確定在資產目前所處環境來進行評估)

3.清算假設

清算假設是指對被評估對象有關的經濟實體未來所處狀態的一種假設。即由於解散或破產原因,經濟實體會進行清算,其中包括對資產進行處置、對剩餘財產分配的狀態。因為時間短、交易雙方地位不平等,所以清算假設下的被評估資產評估價值往往低於繼續使用假設下的。

(由於清算假設是一種特殊假設,所以在評估時不能再使用繼續使用假設或公開市場假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