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真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月真歌》

作品名稱: 《月真歌》

作 者: 徐鉉

創作年代: 南唐北宋初年

文學體裁: 詩詞

《月真歌》是南唐北宋初年徐鉉的作品。

詩詞原文

揚州勝地多麗人,其間麗者名月真。月真初年十四五, 能彈琵琶善歌舞。風前弱柳一枝春,花里嬌鶯百般語。 揚州帝京多名賢,其間賢者殷德川。德川初秉綸闈筆, 職近名高常罕出。花前月下或游從,一見月真如舊識。 閒庭深院資賢宅,宅門嚴峻無凡客。垂簾偶坐唯月真, 調弄琵琶郎為拍。殷郎一旦過江去,鏡中懶作孤鸞舞。 朝雲暮雨鎮相隨,石頭城下還相遇。二月三月江南春, 滿城濛濛起香塵。隔牆試聽歌一曲,乃是資賢宅里人。 綠窗繡幌天將曉,殘燭依依香裊裊。離腸卻恨苦多情, 軟障薰籠空悄悄。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轉深沉。 人間想望不可見,唯向月真存舊心。我慚闒茸何為者, 長感餘光每相假。陋巷蕭條正掩扉,相攜訪我衡茅下。 我本山人愚且貞,歌筵歌席常無情。自從一見月真後, 至今贏得顛狂名。殷郎月真聽我語,少壯光陰能幾許。 良辰美景數追隨,莫教長說相思苦。

作者簡介

徐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學家、書法家。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歷官五代吳校書郎、南唐知制誥、翰林學士、吏部尚書 ,後隨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淳化初因事貶靜難軍行軍司馬。曾受詔與句中正等校定《說文解字》。工於書,好李斯小篆。與弟徐鍇有文名,號稱「二徐」;又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1]

人物生平

徐鉉先世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父親徐延休,官江都少尹,遂遷居廣陵。徐鉉十歲能屬文,宅居棲霞寺側。初事南唐,歷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騎常侍,官至吏部尚書。

宋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令大將曹彬伐南唐。徐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謀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太祖道:「汝以為父子分兩家,可乎?」鉉不能對。十一月,徐鉉、周惟簡再次入奏,徐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謁,非敢拒詔也,乞緩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極懇切,與太祖辯,反覆再三,聲氣愈厲。趙匡胤辯不過,拔劍而起,怒斥徐鉉:「不須多言!江南國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徐鉉不敢再言。

南唐亡後,隨李煜入觀宋太祖,命為率更令。累官至散騎常侍。博學多才,有一隻象斃命,取膽不獲。鉉曰:「於前左足求之。」果得。召問鉉,對曰:「象膽隨四時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

徐鉉曾奉旨與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於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並雕版流布,世稱「大徐本」,又曾編纂《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聞之大怒,賜李煜自盡。淳化二年(991年),遭廬州妖僧道安誣,被貶謫為靜難行軍司馬(屬邠州)。邠州苦寒,終不御毛褐,致冷疾(風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帶,遽索筆手疏,約束後事,又別署曰:『道者,天地之母。』書訖而卒,年七十六。」

[2]

參考資料

  1. 徐鉉,人物誌,
  2. 徐鉉的詩詞全集,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