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一個青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一個青年》由中央電視台於1979年出品,是中央電視台第一部實景拍攝的單本電視劇。該片改編自張潔所著同名小說,由蔡曉晴執導,張鐵林、方舒、齊士龍、陳浥、朱小明、沈丹萍等領銜主演。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電影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繁榮發展、成績卓著的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指引下,中國電影迎來了「黃金機遇期[2]」,創作活力持續迸發,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電影生產力空前提高,呈現健康發展、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

劇情

故事以青年工人顧明華和女青年徐薇之間微妙的感情變化作為主線,以「圖書館相逢」、「雨中送傘」、「劇場巧遇」三段戲為重場戲,通過顧明華由粗俗到文明的轉變過程,一反主宰當時文壇、劇壇的「傷痕」情調,展現了經歷過十年浩劫的一代青年不甘沉淪、奮力進取的精神風貌,表達了對以顧明華為代表的一代人的理解和寬容。

幕後花絮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經過十年災難和動亂的中國開始重新梳理思想,在「改革」和「反思」成為時代主旋律的這一時期,有人把眼光投向了普通人,以人們最常見、最熟悉的生活故事和最為關心的生活問題,喚起觀眾興趣,並嘗試着擺脫生硬的說教。

1979年,中央電視台完成了第一部實景拍攝的單本電視劇《有一個青年》,該劇是根據著名小說家張潔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改革」、「開放」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更提供了一個寬鬆和諧的精神環境,張潔最早敏銳地發現了那一代青年在「沒有教養、玩世不恭的行為下掩蓋着的痛苦和追求向上的心」,以新的視角詮釋當時青年人的精神狀態,並試圖觸摸他們深層的心理需求,即肯定、引導和善意的對待。老作家冰心曾說:「我覺得她(張潔)筆下的這個青年,似乎是我所熟悉的『野蠻』而又可愛的大孩子之一。這個大孩子因為得到了『一雙沉靜和溫柔的眼睛』的關注和指引而奮發上進的故事,看了使我安慰、喜悅。」

當年,扮演顧明華的張鐵林和扮演徐薇的方舒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七八級表演班學習不到一年。該劇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插曲《青春啊,青春》更被年輕人傳唱一時,成為經典,而該劇也榮獲了第一屆全國優秀電視劇一等獎。

視頻

有一個青年 相關視頻

皇帝專業戶的張鐵林早在1979年就方舒出演了《有一個青年》
79年《有一個青年》插曲《青春啊青春》,朝氣蓬勃,讓人難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