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末端轉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是一種無需模板的DNA聚合酶,催化脫氧核苷酸結合到DNA分子的3'羥基端。

【濃度】20u/ul

【性狀】懸浮液,重組酶。末端轉移酶(Terminal transferase,TdT)是一種無需模板的DNA聚合酶,催化脫氧核苷酸結合到DNA分子的3'羥基端。帶有突出、凹陷或平滑末端的單雙鏈DNA分子均可作為TdT的底物。一般操作是:先在載體上打開一單個位點,把它與末端轉移酶和某一dNTP(如dATP)一起保溫以使添尾,另一待插入的外源DNA片段則用互補的用同法添dNTP(dTTP)用同法添尾。接着使上述兩種都接上互補單鏈尾的DNA片段彼此退火,使形成一雜合載體來轉化受體菌。雜合載體中的裂隙或切口可被受體菌所修復。隨酶提供10×反應緩衝液和25mMCoCl2

【來源】一般自牛胸腺中分離。

【用途】生化研究。催化DNA的3'末端添加同聚物;DNA的3'末端標記。

功能

"末端轉移酶"催化的加上核苷酸至DNA分子的3'末端。不像大多數的DNA聚合酶,它不需要一個模板。這種酶的優選底物是3'突出端,但它也可以添加"核苷酸"(nucleotifes)至"鈍末端"(blunt end)或"凹陷的3'末端"(recessed 3' end)。鈷是一種必要的輔因子,但是在酶催化後反應在的鎂(Mg)和錳(Mn)施用"體外"(in vitro)。

使用

末端轉移酶在分子生物學中的應用。它可以被用來在cDNA末端的快速擴增(RACE)中來添加"核苷酸"(nucleotide),然後可以用來作為在後續PCR的"引物"(primer)的模板。它也可以用於添加標記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苷酸,例如在TUNEL檢測(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dUTP缺口末端標記"(dUTP Nick End Labeling)),用於細胞凋亡的示範(其中的標記,在某種程度上,通過片段化DNA來進行)。也可用於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診斷之"免疫熒光測定"(immuno-fluorescence)。

在免疫組織化學中,抗體TdT酶可用於顯示未成熟的T細胞和B細胞以及多能的"造血(Haematopoiesis)幹細胞"的存在,其具有抗原,而成熟的淋巴樣細胞總是呈"TdT陰性"。而末端轉移酶陽性的細胞中發現少量的健康淋巴結和扁桃體,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惡性細胞也呈"TdT陽性",而抗體,因此可以被用來作為面板診斷及區別這種疾病的一部分,比如,"初發期的小細胞腫瘤"(small cell tumours of childhood)。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