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本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本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圖神農本草經》英法譯本。本書的譯註者安德烈夫婦是對漢學頗有研究心得的專家,翻譯出版過多部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著名花鳥畫家劉景曾先生在本書中創作了許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種形象,使傳統花鳥畫的物種大為增加,對新物種繪畫實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繪畫不拘泥於影貌,一舉突破了明清以來藥物標本畫的束縛。在畫中容納了大量詩文、史料等與該物種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信息。讀者可細細品味那些耐人尋味的精彩畫面。

基本信息

書 名; 《神農本草經》

又 名; 《本草經》《本經》

出版時間; 秦後漢末之際

頁 數; 三卷

作 者; 託名神農氏

基本簡介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圖神農本草經》英法譯本。本書的譯註者安德烈夫婦是對漢學頗有研究心得的專家,翻譯出版過多部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著名花鳥畫家劉景曾先生在本書中創作了許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種形象,使傳統花鳥畫的物種大為增加,對新物種繪畫實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繪畫不拘泥於影貌,一舉突破了明清以來藥物標本畫的束縛。在畫中容納了大量詩文、史料等與該物種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信息。讀者可細細品味那些耐人尋味的精彩畫面。

書籍結構

《神農本草經》 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其集結成書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論,或謂成於秦漢時期,或謂成於戰國時期。原書早佚,現行本為後世從歷代本草書中集輯的。

該書最早著錄於《隋書·經籍志》,載"神農本草,四卷,雷公集注";《舊唐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均錄:"神農本草,三卷";宋《通志·藝文略》:錄"神農本草,八卷,陶隱居集注。";明《國史·經籍志》錄:"神農本草經,三卷";《清史稿·藝文志》錄:"神農本草經,三卷"。歷代有多種傳本和注本,現存最早的輯本為明盧復輯《神農本經》(1616年),流傳較廣的是清孫星衍、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1799年),以及清顧觀光輯《神農本草經》(1844年)、日本森立之輯《神農本草經》(1854年)。

書中藥味365種,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根據藥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稱為"三品分類法",以應"天地人"三才。上品一百二十種,無毒。大多屬於滋補強壯之品,如人參、甘草、地黃、大棗等,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種,無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補虛扶弱,如百合、當歸、龍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黃連、麻黃、白芷、黃芩等。下品一百二十五種,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這是我國藥物學最早分類法,為歷代沿用。當中藥物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所載藥物藥效絕大部分是正確的。[1]

參考文獻

  1. 本經, 醫學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