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之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之悌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9年10月01日
湖南省長沙市
逝世 2005年01月22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朱之悌(1929.10.01-2005.01.22),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林木育種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曾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毛白楊研究所所長。中國著名林木育種學家,林木遺傳育種學科開創者之一,國家教委任命的中國該學科首位博士生導師,首批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林業部有突出貢獻專家,三倍體毛白楊新品種育種人。

1954年畢業於北京林學院,1961年獲原蘇聯莫斯科林學院博士學位。

朱之悌長期從事林木遺傳育種教學與科研工作,是中國林木遺傳育種學科開創者之一[3]

人物生平

1950年秋,朱之悌以高分考入武漢大學園藝系,2個月後,他離開武漢大學來到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就讀。1954年於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留校任植物生理學助教。

1956年3月,朱之悌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被選拔參加留蘇考試,並以優秀成績被第一批錄取。1957年11月,他被派往莫斯科林學院留學,在雅勃洛科夫院士(А.С.Ябдоков)門下攻讀林木育種。

1950-1954年北京林學院林業系學習。

1954-1956年 北京林學院任植物生理學助教。

1957-1961年蘇聯莫斯科林學院留學,獲生物學副博士學位。

1961年從前蘇聯學成歸國後,他44年如一日,為祖國的林業建設培養專門人才,奉獻科研成果。

1961年 北京林業大學林業系遺傳育種教研組工作,1961年任助教,1963年任講師,1978年任副教授,1985年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1年7月獲生物學副博士學位的朱之悌按期回國,在原單位北京林學院遺傳育種教研組工作,歷任助教(1961)、講師(1963)、副教授(1978)直至升任教授(1985)至今。

1979年北京林學院返京後,他於1980年受林業部委託,主辦了全國林業院校數量遺傳學教師培訓班,為數量遺傳學在林木育種中的普及與提高做出了貢獻。

1982年林業部決定組織全國林木育種重大課題攻關,他負責起草各專題立項報告,該報告被林業部科技司採納。

1954年於北京林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57年赴原蘇聯莫斯科林學院留學,在A C 雅勃拉可夫院士門下攻讀林木遺傳育種博士研究生;

1961年獲生物學博士學位後歸國。長期擔任林業部科技委委員、林業部科技進步獎評委會評委、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評委會評委、林業科學編委、中國林學會林木育種分會副主任等職。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5年1月22日,我國著名林木遺傳育種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之悌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6歲。

現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毛白楊研究所所長。中國著名林木育種學家,林木遺傳育種學科開創者之一,國家教委任命的中國該學科首位博士生導師,首批國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林業部有突出貢獻專家,三倍體毛白楊新品種育種人。

主要貢獻

朱之悌院士是我國林木遺傳育種學科開創者之一,是我國這一學科的首位博士生導師。他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等10餘項科研課題研究;在國內外發表論文、專著70餘篇(部);

在副博士論文《核桃嫁接成活機理和無性繁殖的研究》中,他發現核桃嫁接時單寧氧化縮合和蛋白質顆粒化沉澱導致的嫁接隔離層的形成是嫁接成活的障礙,而縮合物的還原和隔離層的消失又是嫁接成活的原因。這一發現為當時莫斯科大學生物學院院長依沙也夫和林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吉雖略夫教授所賞識,這篇論文被全蘇教育委員會批准在蘇聯正式出版發行。

為告別並清除林木育種教學工作中所謂"米丘林遺傳學"的影響,朱之悌主持編訂了全國林木遺傳育種學教學大綱,將林木遺傳學的理論基礎,轉軌定位到現代遺傳學的科學體系中來。

1983-1997年,他主持"毛白楊新品種選育研究"課題,確定採用回交部分染色體替換和染色體加倍的技術路線,將造林嚴重蹲苗、前期生長緩慢、短期不能採伐的一般二倍體毛白楊,改造成5年就可輪伐,不僅比一般毛白楊增產1~2倍,而且纖維長、材質白,無葉部病害,是短周期造紙、人造板原料的理想品種。

除培育毛白楊三倍體外,朱之悌還解決了毛白楊育苗的繁殖關,形成多圃配套系列育苗的新繁殖系統,

解決毛白楊新品種和新繁殖方法的同時,朱之悌十分重視毛白楊優良基因資源的收集與保存研究。這是中國首次根據聯合國1975年制定的"森林基因資源保存方法學"而實施的闊葉樹種保存方案。

朱之悌在中國外發表論文和專著50餘篇,其中1990年出版的《林木遺傳學基礎》一書是中國第一部全國高等林業院校林木遺傳學試用教材;《林木育種在中國農業前景中的地位》是1995 年IUFRO第20次芬蘭大會林木育種會的邀請報告;《林木無性繁殖與無性系育種》、《毛白楊B301等異源三倍體新品種選育》和《毛白楊天然三倍體選種研究》等,是其代表作。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科技攻關課題的研究工作,在解決中國造紙原料品種、基因資源收集保存、毛白楊大規模良種繁育以及產業化等方面作出了貢獻。其中:

朱之悌
朱之悌院士

(1)創造性地開展了毛白楊基因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首次對成年優樹進行分部位採樣,分部位保存、分部位利用的策略,建立了10省優樹基因資源保存基地和測定林,並成功選育出一批速生、優質的毛白楊雄株行道樹和短周期建築材、膠合板材新品種。

(2)利用染色體部分替換和染色體加倍等技術,成功選育出一系列速生、優質的三倍體毛白楊新品種,這些新品種生長迅速、木材白度高、纖維長、木漿得率高,5年可伐,是造紙的極好原料,為中國北方造紙原料結構調整奠定了品種基礎。

(3)將幼化理論和組培快繁的思想巧妙應用於大田育苗之中,提出了"毛白楊多圃配套系列育苗新技術",使繁殖係數3年由1株擴繁至100萬株,攻克了白楊常規大規模繁殖的世界性難題,良法與良種成功配套,使三倍體毛白楊的大規模產業化成為可能。在中國外發表論文和專著60餘篇,5次獲國家和林業部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並榮獲國務院黃淮海農業開發獎、國家科委97金橋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

現主要致力於三倍體毛白楊紙漿采新品種產業化推進等工作,主持國家林業局專項"三倍體毛白楊紙漿材新品種科研開發與培育推廣"等課題,開展紙漿林基地建設急需的相關試驗研究,同時組織成立了"百萬噸三倍體毛白楊紙漿原料林產業化集團協作組",並指導以三倍體毛白楊為製漿造紙原料的造紙企業建立紙漿林研究所,全力推進三倍體毛白楊紙漿林基地建設以及中國民族造紙工業原料結構調整進程。,山東太陽紙業、山東高唐泉林紙業、湖南洞庭白楊林紙有限公司等都已正式啟動了三倍體毛白楊紙漿原料林建設工程,預期5年內由造紙企業建成的紙漿林就將超過150萬畝,可滿足年產100萬噸紙漿原料的生產。三倍體毛白楊林紙結合經過多年的磨合終於走上了快車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黃河紙業"初見端倪。

主要論著

1 朱之悌.核桃雜交和無性繁殖試驗.莫斯科:莫斯科林學院出版社,1962。

2 朱之悌.樹木的無性繁殖與無性系育種.林業科學,1986,22(3):280~290。

3 朱之悌,張志毅.毛白楊優樹快速繁殖方法的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86,(4):1~17。

4 朱之悌.林木遺傳學基礎.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5 朱之悌.林木無性繁殖.見:中國農業年鑑.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162~163。

6 朱之悌.毛白楊良種選育戰略的若干考慮及其8年研究結果總結.見:林業部科技司主編,闊葉樹遺傳改良.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1991,59~82。

7 朱之悌.森林基因資源收集保存的要點和方法.世界林業研究.1992,(2):13~20。

獲獎記錄

中國林學會重大建議獎;

創造了同一樹種研究連續3 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佳績[4];

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毛白楊成年優樹幼化繁殖"1986 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林木無性系育種"1987年獲中國林學會陳嶸獎;

1988年獲國務院"黃淮海開發優秀科技人員"二等獎;

199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全國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廣金橋獎";

1988年朱之悌被授予林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5];

198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任命他為中國林木育種學科第一個博士點的首位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0年他被選聘為林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參考來源

  1. 朱之悌老師的簡歷 ,北京林業大學, 2005-01-22
  2. 朱之悌 ,博雅人物網
  3. 朱之悌 ,中國院士館
  4. 朱之悌基金獎勵林木遺傳育種新秀 ,科學網, 2017-10-24
  5. 朱之悌 ,名人簡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