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修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修之(?-464年),字恭祖,義陽平氏(今桐柏)人,東晉平西將軍朱燾曾孫,豫州刺史朱序之孫,益州刺史朱諶之子,南朝宋大臣。

  • 初任州主薄。隨到彥之北伐,被魏軍俘虜。北魏太武帝嘉其守節,任為侍中,以宗室女妻之。
  • 後朱修之又逃回南朝。元嘉九年(432年),任黃門侍郎、江夏內史。跟隨武陵王劉駿征討沿江群蠻,討平劉劭之亂。
  • 孝武帝初年,任平西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歷任有政績,士民悅附。
  • 後荊州刺史南郡王劉義宣造反,約其舉兵,朱修之表面上假裝同意,暗中卻派人告於朝廷。
  • 孝武帝嘉之,任朱修之為荊州刺史,封南昌縣侯。朱修之在任治身清約,凡所贈物品,一無所受。唯以安定邊境為己任,征為左戶尚書,轉領軍將軍。
  • 大明八年二月,病逝,追贈侍中、特進,諡貞侯。

基本信息

姓名    朱修之  
字號    字恭祖      
別稱    朱脩之     
民族    漢族      
官職    左戶尚書、領軍將軍等  
爵位    南昌縣侯 
追贈    侍中、特進     
諡號    貞侯     
出生地   義陽平氏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464年 
所處時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堅守滑台,荊州平叛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 朱修之出身於官宦世家,曾祖父朱燾曾在東晉名相王導部下任職,後任平西將軍,祖父朱序、父親朱諶,也都擔任過刺史的官職。王弘王導曾孫)擔任大司徒時,朱修之從州簿升為司徒從事郎中,當時宋文帝對他說:「你的曾祖父以前擔任過王導丞相的中郎官,現在你擔任王弘司徒的中郎官,一點沒有辱沒你的祖先啊。」 [1]

堅守孤城

  • 元嘉七年(430年),宋文帝派大將到彥之率軍攻打北魏,朱修之奉命隨軍出征,宋軍開始很順利,從淮水轉入泗水,攻占滑台、虎牢等地。後來在魏軍反攻中失敗,到彥之率軍撤出黃河以南一帶,留下朱修之鎮守滑台城,北魏大軍隨之包圍了滑台,朱修之率領部下堅守不降,糧食吃完了,將士們只能捉老鼠烤着吃。堅持數月之久,元嘉八年(431年)二月,城池最終被魏軍攻克,朱修之也被俘虜了。
  • 北魏皇帝拓跋燾對朱修之堅守孤城的行為十分欣賞,不但沒有殺他,還任命他為侍中,並且選了一名皇家宗室之女嫁給他為妻。但朱修之不忘故國,一直暗中謀劃逃回南方,他的妻子對此有所覺察,常常流着眼淚詢問他的心意,朱修之知道妻子對自己的感情,也很感動,但始終沒有告訴她自己的真實想法。[2]

投奔北燕

  • 太興二年(432年)八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軍北上討伐盤踞在黃龍城的北燕皇帝馮弘,朱修之與同時被俘的邢懷明都奉命隨軍出征。當時軍中還有一名叫徐卓的南朝降將,他想率領北魏軍隊中的南朝降卒舉兵反魏,但事情泄露,被殺。朱修之、邢懷明深怕受到牽連,就跑去投奔了馮弘,但馮弘並不重視他們,沒有給予相應的禮遇。
  • 朱修之在馮弘那裡呆了一年多之後,南方宋朝派遣的傳詔(傳達詔命的官員)到了北燕,因為朱修之原來在宋朝時名聲、地位都很高,所以傳詔一見到他馬上拜之。馮弘非常重視與宋朝的關係,對宋朝的全都十分尊重,認為他是「天子身邊的人」,他看到傳詔對朱修之禮敬有加,才開始禮待朱修之。 [3]

回歸南朝

  • 當時北魏國多次進攻北燕國,北燕一些大臣見朱修之在宋朝很有地位,就勸馮弘派遣朱修之到宋朝去求援,馮弘就派朱修之回到南朝。朱修之南歸途中,渡海到東萊的時候,遇到大風折斷了船桅,用長繩子吊着船帆,船才重新正常。撐船的人看見了飛鳥,知道快靠岸了,不久便到了東萊。
  • 元嘉九年(432年),朱修之回到了宋朝的京師建康,宋文帝任命他當黃門侍郎,其後多次升官一直升到江夏內史。
  • 元嘉十九年(442年),雍州刺史劉道產病死,境內的少數民族紛紛乘機造反,宋文帝任命朱修之為征西司馬率兵前去鎮壓,卻失敗而回。並以兵敗之罪下獄。[4]

討蠻平亂

  •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武陵王劉駿調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將,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時任江夏內史朱修之所轄的江夏郡的軍事接受劉駿的都督。
  •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詔令劉駿統領諸軍征討沿江群蠻,朱修之也隨軍參與伐蠻,加冠軍將軍。
  •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太子劉劭弒父篡位。三月,劉駿聚集手中掌握的討蠻軍兵力,隨即起兵討伐劉劭,任命朱修之為平東將軍。四月,劉駿在諸將勸進下,於新亭稱帝,史稱宋孝武帝。孝武帝加朱修之為輔國將軍,與諸將進攻建康台城。五月,朱修之率軍攻破建康台城的東府門。 [5]

出鎮雍州

  • 宋孝武帝初年(453年)六月,孝武帝劉駿任命朱修之擔任平西將軍、雍州刺史、寧蠻校尉,加任都督。朱修之治理雍州期間,為政寬宏而簡明,盡心盡責地撫御當地民眾,雍州的士兵和百姓全都非常擁護他。 [6]

參與平叛

  • 孝建元年(454年)正月,荊州刺史、南郡王劉義宣起兵爭奪皇位,發檄文給朱修之,邀請他共同起兵,朱修之接到檄文之後 ,一面假裝答應,一面暗中派人向孝武帝劉駿陳說自己的忠心。孝武帝劉駿十分高興,嘉獎了他,並任命他為荊州刺史。同年五月,劉義宣已經知道朱修之與自己不一心,於是任命魯秀為雍州刺史,讓他進攻襄陽。朱修之命令部下截斷馬鞍山(今湖北襄陽西南)的道路,據險自守。魯秀不能過去,於是退兵。
  • 不久,劉義宣在梁山被王玄謨擊敗,單人坐着船向南逃跑。朱修之見時機已到,就率部南下荊州,一舉消滅了劉義宣留在荊州的餘部。劉義宣回到江陵之後,被部將竺超民擒入獄中,朱修之到了江陵之後,便砍掉了劉義宣的腦袋。朱修之因功而封爵南昌縣侯。 [7]

安定荊州

  • 朱修之擔任荊州刺史期間,一直生活儉樸,恪守廉潔,以身率下。凡是朝廷賞賜和贈予他的東西,他一點也沒有接受。朝廷發給他額外的俸祿,他有時接受,但馬上和部下賭博,分給部下,終究不裝入自己的腰包。他只把安定當地士民、鎮撫當地蠻族當成自己的主要事情。一直到離開荊州時,對官家的公私財物一點也不侵犯。在離開荊州時,他特意計算自己在荊州燒的油和用的牛馬穀草,用私人的錢財十六萬還給當地官民。
  • 大明四年(460年),建平蠻向光侯發動叛亂,侵犯荊州的峽川一帶,朱修之派遣軍隊前往征討,大破向光侯。向光侯被迫逃亡千餘里的清江。[8]

晚年生活

  • 大明六年(462年)七月,孝武帝將鎮守荊州長達九年的朱修之調回京師建康,擔任左民尚書、領軍將軍。
  • 朱修之後來從車上掉下來折斷了腿,他辭去尚書職務,只任崇憲太僕,照樣加上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因為腳痛不能單個人行走,孝武帝特別為他安排一個扶持的人。
  • 大明八年(464年)二月辛丑,朱修之去世,追贈侍中,特進照舊,諡號貞侯。[9]

人物軼事

  • 朱修之堅守滑台時,他的母親聽說朱修之長時間被敵人包圍,經常擔心他,突然有一天他母親的乳汁因驚動而噴出,他母親哭着告訴家裡人說:「我現在已老了,忽然有乳汁,這是不吉祥的,我的兒大概是陷入不幸了。」之後,消息傳來,修之果然在這一天落入敵人之手。[10]
  • 朱修之的性格太過節儉甚至近似刻薄,他姐姐在鄉間窮得無衣無食難以過活,朱修之從未給一點照顧。有一次看他姐姐,他姐姐想刺激他,為他做了菜羹粗飯,朱修之說:「這是窮人家的好飯菜。」並且吃得很飽而離去。 [11]

人物評價

  • 沈約《宋書》①「孝建啟基,西楚放命,難連淮、濟,勢盛江服。朱修之著節漢南,劉秀之推鋒萬里,並誠載艱一,忠惟帝念。」 ②「修之、宗愨,皆以將帥之材,懷廉潔之操,有足稱焉。玄謨雖苛克少恩,然觀其大節,亦足為美。當少帝失道,多所殺戮,而能冒履不測,傾心輔弼,斯可謂忘身徇國者歟!」 [12]

史籍記載

  •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12]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


參考資料

  1.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曾祖燾,晉平西將軍。祖序,豫州刺史。父諶,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遷司徒從事中郎,文帝謂曰:
  2.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托跋燾嘉其守節,以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問其意,修之深嘉其義,竟不告也。
  3.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留一年,會宋使傳詔至,修之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敬傳詔,謂為
  4.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雍州刺史劉道產卒,群蠻大動,修之為征西司馬討蠻,失利。
  5. 《宋書.孝武帝本紀》:乙亥,輔國將軍朱修之克東府。
  6.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孝武初,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寬簡,士眾悅附。
  7.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及義宣敗於梁山,單舟南走,修之率眾南定遺寇。時竺超民執義宣,修之至,乃殺之,以功封南昌縣侯。
  8. 《宋書.卷九十七.列傳第五十七》:世祖大明中,建平蠻向光侯寇暴峽川,巴東太守王濟、荊州刺史朱修之遣軍討之,光侯走清江。清江去巴東千餘里。
  9. 《宋書.孝武帝本紀》:(大明八年)二月辛丑,特進朱修之卒。
  10.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初,修之母聞其被圍既久,常憂之,忽一旦乳汁驚出,母號泣告家人曰:
  11. 《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然性儉克少恩情,姊在鄉里,饑寒不立,修之未嘗供贍。嘗往視姊,姊欲激之,為設菜羹粗飯,修之曰:
  12. 12.0 12.1  宋書 .國學網.201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