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元璋是怎麼對待色目人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元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朱元璋是怎麼對待色目人的由於元朝統治者實行「四等人制」,「色目人」兼容了各種文化基因,被元政府任用為社會的管理階層,如負責徵收稅賦、管理城市之類。朱元璋執政時,要求色目人必須與其他民族通婚。[1]

在法律文書上規定:「色目人氏,既居中國,許與中國人家結婚姻,不許與本類自相嫁娶。」而且,朱元璋還「引進」了伊斯蘭教,循序漸進地來替代回族之前的信仰「明教」即波斯摩尼教,並修建了南京淨覺寺,以供回族人士進行宗教活動。


在朱元璋的推動下,「色目人」進一步與漢民族融合,吸收了漢族的文化傳統,使其更加發展壯大。這一推動民族融合的政策,反映了特定時代的政治需求。但是明朝的皇帝並非都有朱元璋這樣的視野與胸懷,能夠真正地認識到一個民族的興起並對其予以寬容。

色目人(「各色名目之人」)是元代時對來自中西亞、西亞洲、和歐洲的各民族的統稱,也是元代人民的四種位階之一,廣義上的來講,一切除蒙古、漢人、南人以外的西北民族都算是色目人。

包括被蒙古人征服並帶入大蒙古國的突厥人、粟特人吐蕃人党項人契丹人波斯人(花拉子模人)、阿拉伯人、猶太人、基督徒以及斯拉夫人等。其中中亞突厥人最高(人口最多),波斯人次之。

色目人後來經歷蒙古人,畏兀兒與漢人大規模混血形成回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的最早來源,並成為後來的回族。按照元朝的種群分類,在元代的社會階層之中,色目人的地位在蒙古人之下,漢人和南人之上。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時,色目人賽典赤·贍思丁率領千騎迎降,太祖以「賽典赤」稱呼。元代重用色目人,入居漢地關中的色目人,多高官厚祿,鉅賈大賈。

元朝政府雖沒有組織過任何形式的民族成份辨別活動,但卻將不同時間所征服的地域人群籠統劃分為四個群體: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所以「色目」一詞有時指西域人,有時也指蒙古人。日本學者旁公田善之認為在元代戶籍制度上並沒有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個並列的分類方式。

「四等人制」,是元朝統治者為維護對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民族歧視政策,所建立的制度,蒙古人作為統治民族列為第一等級。其次根據所征服地區民族的時序,又依次分為色目人、漢人、南人三個等級。並認為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區別,在任職、科舉、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

「四等人制」一詞最早是由民國學者屠寄在《蒙兀兒史記》中提出的,屠寄曾是清朝官員為清朝寫史。雖然學術界迄今並沒有發現元代實行過四等人制的法令,但這種劃分卻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規定中。漢人和南人如當兵則不許充宿衛,如當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貳。僅有如呂文煥、史天澤、賀惟一等個別漢人高官。

從元朝的一些政令和律令看,蒙古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權,而漢人和南人在法律上、科舉上其實根本沒有區別,漢人可能在選任、提拔某些地方官員時,獲得信任相對較多,會比南人有一些微弱的優勢。[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