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正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正威
出生 1960年6月
上海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知名於 現為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兼黨委書記。
知名作品教學與研究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企業改革與管理

朱正威[1]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上海市人。現為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在風險治理與危機管理、政府能力、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等方面具有深厚造詣。 朱老師是國內公共管理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入選教育部「四個一批」人才計劃、「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陝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現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他長期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留學基金委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管理》雜誌理事會常務理事、《公共管理學報》編委、陝西省政治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並多次擔任「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會議評審專家。先後受邀在國內外知名高校做專題報告或講座。同時,受聘中國政法大學、寧波大學、華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

簡介

朱老師致力於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服務於區域與社會發展,他先後擔任陝西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人民政府應急辦公室專家組公共政策組召集人、西安市人民政府應急辦公室專家組副組長、西安地區反恐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顧問、陝西省新聞辦公室專家組成員等社會職務。同時,朱老師在政府相關管理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參與《國家公共安全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8-20015)》的起草和研討,任陝西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家諮詢組成員、陝西省商務廳高級專家顧問組成員、陝西省發改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等,作為主要人員參與撰寫的《提高行政執行力的有益探索——關於陝西省榆林市行政效能建設的調研報告》獲國務委員馬凱批示。 朱老師積極面向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開展學術研究,近年來,重點關注於公共安全與風險治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政策、自由貿易試驗區與政府創新等領域的重大課題,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地方政府委託項目。通過樹立精品意識,創作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並以成果要報等形式積極為政府建言獻策,除向有關部門提交研究報告外,還在《中國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學報》、《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編寫出版專著教材多部。同時,不斷增進與國外著名大學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汲取歐洲智庫發展經驗,努力將所在科研團隊建設成為國家級智庫。

作為公共管理學科的教授,朱正威老師始終將公共性作為自己修身、育人與科研的根本追求,甘於奉獻,率先垂範,是團隊師生的精神領袖。在科學研究中,朱正威教授立足中國問題進行公共管理學科的理論探索、社會調查與知識傳播,具有卓越的學術修養,是當代中國公共管理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朱正威教授善於結合學生知識基礎與性格特徵進行因材施教。將做人、做事、做學問高度統一,密切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新能力提升,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科研實踐的機會。其育人實踐體現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深刻內涵。


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獲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碩士學位。自1982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學任教,歷任社會科學系副主任、人文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校教務處副處長、校黨委宣傳部部長兼廣播電視中心主任、校MPA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兼MPA教育中心主任。2004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學術兼職

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項目專家,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陝西省政治學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應急辦公室專家組成員,西安市應急辦公室專家組成員,西安地區反恐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顧問、陝西省新聞辦公室專家組成員。

中國政法大學、寧波大學華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政府創新、公共安全。

主講課程

為本科生講授《行政管理學》、《領導學》、《中國傳統文化》等課程;為研究生講授《公共管理學》、《政治學》等課程。

主要貢獻

已指導各類研究生60餘名。 2015年院長論壇(一)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2]

科研工作

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部基金項目多項、地方政府委託項目多項。在《中國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學報》、《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編寫出版專著教材多部。

發表論文

1. 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的探索,《教學與研究》,2001年2月;

2. 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11;

3. 構築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網上空間,《網上唱響主旋律》高教出版社,2002年4月;

4. 網絡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西北大學學報》2002年(社科版);

5. 西部大開發中的人才資源戰略「競爭力評論」2003年第5期;

6. 非正式組織的利弊分析,《企業改革與管理》2003年第7期;

7. 用企業文化塑造員工,《商業時代》理論版2003年第18期;

8. 我國公共部門實行目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理論導刊2004年(此文被《新華文摘》檢索);

9. 人員培訓:挑戰、需求與創新,理論月刊2004年;

11. 電子政務產品質量評估初探.,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4, No.3(CSSCI);

12 企業危機預警理論及其對我國社會危機預警的啟示. 中國行政管理.2005(2)34-36(CSSCI);

13、 國家人口安全監測預警系統開發初期報 朱正威,肖群鷹等 人口研究第29卷增刊("人口安全與社會發展-多學科視野"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58-62;

14、中國退休返聘公共政策環境分析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5, No.2(CSSCI);

15、基於熵權夾角和的企業經濟效益診斷模型 運籌與管理 .2005(2)142-148; 16、供應鏈管理思想在電子政務發展中的應用 中國行政管理.2005(10)53-55(CSSCI);

17、構建人口結構安全預警系統初探 汕頭大學學報 2005(6)60-64;

18、中國區域公共安全評價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行政管理.2006(1)39-42(CSSCI);

19、國際公共安全評價體系:理論與應用前景 公共管理學報 .2006(1)

20、發達國家公共安全管理機制比較 朱正威 張瑩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2006(2)(CSSCI);

21、朱正威、張瑩.發達國家公共安全理念述論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 (CSSCI);;

22、我國地方政府災害管理能力評估體系的構建--以美國、日本為鑑 朱正威 胡增基 學術論壇 2006 (5);

23、論政府危機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應對框架與程式 朱正威 吳霞 中國行政管理.2006(12)(CSSCI);

24、在能力與脆弱性評價框架下培育政府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朱正威 肖群鷹 中國應急管理 2007(2);

25、發展中國家企業技術能力的演化軌跡 朱正威 黎亮等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2007(3)(CSSCI)。

專著

1. 《中國傳統文化精義》,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97年12月第一版,2001年修訂再版;

2. 《撬動地球的新支點--創新與知識經濟》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

項目課題

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探索, 2001年(3萬元);

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高校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之--當代大學生公民意識與法制教育研究。2004年;

3. 陝西省軟科學項目:陝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的實施方案,2004年(2萬元);

4.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社會公共安全與危機管理的效度、機制及影響因素研究 2005年(5萬元);

5、陝西省社科聯重大委託項目:陝西省公共安全機制研究;

6、西安市軟科學項目:西安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研究(3萬元);

7、榆林市委託項目:榆林政府效能與管理現代化研究(15萬元);

8、陝西省軟科學項目:陝西省應對重大公共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救援體系機制建設研究,2006(軟科學2006KR86);

9、陝西省社科基金:轉型期陝西中小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創新與實證研究,2006(06F006Z);

10、吉林省梅河口市委託項目:吉林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素研究(15萬元)。

獲獎記錄

曾獲陝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

【絲路追夢人】朱正威:創新構築發展核心

2017年4月1日,中國(陝西)省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陝西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國家第三批批覆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陝西省承擔起落實中央關於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西部大開發帶動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的任務。

經過兩年發展,陝西自貿試驗區啟動165項試點任務,落地實施155項,複製推廣138項國務院、商務部推出的改革試點經驗,形成制度創新案例262個。這些創新成績的取得讓自貿試驗區內市場主體數量明顯提升,經濟外向度顯著提高,陝西自貿試驗區為陝西實現追趕超越、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提供強勁的動力。

站在掛牌成立兩周年的新起點上,為探尋陝西自貿試驗區持續提升營商環境、發揮政策疊加效應的「陝西經驗」,國際在線陝西頻道對西安交通大學「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政府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朱正威進行專訪。 「不少人困惑,自貿試驗區並沒有政策,何來創新?其實自貿試驗區是有政策的,因為自貿試驗區要設立在開發區里,開發區本身是有政策的,自貿區要通過創新實驗、先行先試,把這些分散的政策、經驗歸納總結,進行推廣、統籌與銜接,形成疊加效應,就是自貿試驗區推進制度創新的任務。陝西自貿試驗區想要不斷深化改革,就既要緊抓當前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發展內容和國務院關於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的落地,又要注重製度創新的整體推進,這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朱正威表示。

在朱正威看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關鍵詞不是「自由貿易」,而是「試驗」,是在做開放環境下的壓力測試。自貿試驗區通過壓力測試積累開放經驗,倒逼地方政府改革,從而進一步解放市場主體,釋放創新活力。所以中央一再強調,自貿試驗區是制度創新的高地,而不是優惠政策的窪地。中國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主要目的是打造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制度創新的新高地,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創新體制機制,進行風險和壓力測試,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因此陝西自貿試驗區整體制度創新的推進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轉變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尤其要將已有的文化產業保稅、高端製造、航空物流、貿易金融、科技教育、農業科技創新等與陝西省自貿區戰略發展方向高度切合的政策進行統籌,在自貿試驗區發展規劃中產生合力。使各項改革舉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改革的整體效益。

向西向前打造優勢平台

掛牌兩年來,陝西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2019年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8年工作時,概述了「三個經濟」的意義,同時,加快發展「三個經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也被列入陝西2019年的重點工作。

「陝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就站上了向西開放的前沿位置,通過設立自貿試驗區,建立有利於經濟、金融、文化等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機制,進一步以西安、陝西為支點輻射周邊區域和相關地區,這與『三個經濟』發展十分契合。以中歐班列『長安號』為例,2017年陝西自貿試驗區掛牌的時候開行不到200列,到了2017年底就實現1100列,2018年更是達到了重載率、貨運量和實載開行量全國第一。除了『長安號』,陝西自貿試驗區還開通至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巴黎、羅馬等國際(地區)航線,增加打造出『空中絲綢之路』。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樞紐地位正在不斷完善,並持續發揮作用。」談到自貿試驗區與三個經濟的相互作用,朱正威如此表示。

有了全方位、立體化的交通樞紐,利於經濟發展的資本、信息、人員、技術等要素就更加快速地集聚,這些要素能夠為創新發展提供極大的促進和牽引作用。因此陝西自貿試驗區在新的時代完全可以在發展「三個經濟」的基礎上將「一帶一路」倡議、中央《關於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圍繞國家賦予陝西自貿試驗區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的使命,通過搭建跨區域合作機制與平台、重點規劃和推動各片區在面向「一帶一路」化、硬科技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特色金融服務、現代農業開發與貿易、文化創意與人文交流等領域的體制與政策創新,結合形成西北內陸地區獨有、且具有可複製性的創新模式,成為向西開放的重要高地。

開放源頭引入發展活水

按照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的思路,陝西自貿試驗區自掛牌之日就積極展開各項創新,其中多項案例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例如,陝西省工商局、西咸新區和楊凌示範區的「微信辦照」創新案例被國務院作為典型經驗進行通報表揚,並向全國推廣;楊凌示範區管委會「積極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的經驗和陝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西安海關「創新推進中歐班列發展,推動西向國際物流通道建設」的做法,被其他11個自貿區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借鑑。

在朱正威看來,儘管陝西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成果數量不少,也有許多經驗輸出複製到全國,但是創新成果層次還有待提升、創新方向還不夠聚焦。「77項創新案例中,超過50%的案例主要通過電子政務、『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對行政審批方法和監管流程進行優化,是流程做法和技術手段上的改進;另有部分案例注重搭建跨國跨區合作平台、建設產業園區等,屬於政策或公共服務上的創新;相對於上海自貿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天津自貿區集成化行政執法監督體系、深圳蛇口實行「前港-中區-後城」綜合開發模式等的改革探索,我們還缺乏『首創性』的體制機制探索,創新案例的系統集成性與帶動性還有待提升。陝西自貿試驗區可以通過對標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先行區域,學習其制度創新的做法。」朱正威說道。

「作為內陸自貿試驗區,陝西可以向巴西馬瑙斯自由貿易區學習,積極構建內陸型開放高地,依託自身的科技與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新型產業業態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面向『一帶一路』推動廣泛地國際人文合作交流,增強聯通世界的門戶效應。」朱正威表示。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偉大時刻,陝西自貿試驗區也在成立2周年的重要節點站在了全新出發的起跑線上,相信通過持續的創新發展,陝西自貿試驗區將不斷推動形成高度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現代化的制度體系,輸出更多「陝西經驗」,完成國家交付的光榮使命。

參考資料

  1. 個人簡歷網
  2.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北農林大學科技, 20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