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洲化蜜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杀人蜂)
前往: 導覽搜尋

非洲化蜜蜂(Africanised honey bee or Africanized bee),俗稱殺人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亞種,人為不經意的情況下產生的雜交種,性情凶暴[1],分布於南美洲中美洲與美國南部。

起源

由於西位處南美洲,該國養蜂業所引入的歐洲亞種蜜蜂對熱帶氣候適應不良,聖保羅大學沃里克·埃斯特萬·克爾博士(Warwick Kerr)受命解決此問題,他認為引進熱帶地區的亞種應該更能適應巴西的氣候,所以於1956年從坦桑尼亞將35匹東非蜂的蜂后帶回巴西聖保羅[2]。克爾博士清楚東非蜂性情兇猛,於是在蜂巢出入口安裝隔王柵用以防止東非蜂外釋,但不知情的警衛在一個周末移除了隔王柵,25群東非蜂連同蜂后飛逃入附近的叢林,殺人蜂由此展開。

生物特性

非洲化蜜蜂性情與東非蜂同樣兇猛,科學家希望經過與其他溫馴的歐洲亞種幾代雜交之後能降低兇猛程度,但結果證明雖經數十代的雜交但其兇猛程度依舊。

後來經大量研究揭開了東非蜂在美洲快速擴散之謎。原來兇猛的特性由雄蜂傳承,而雄蜂可以快速散播這類基因。東非蜂血統的蜂后成長期為15天,比歐洲血統的蜂后少一天。以上兩種特性使東非蜂快速散布於中南美洲。東非蜂相對於其他蜜蜂亞種投放更多資源在蜂群的繁殖上,這也是快速散播的原因。東非蜂在南美洲與其他亞種的蜜蜂自然雜交多代,已不能視為純種東非蜂,現在多以殺人蜂或非洲化蜜蜂稱之。

非洲化蜜蜂能抵抗多種蜜蜂的疾病與病蟲害,所以能在自然界繁殖,其他人工飼養的蜜蜂亞種則無法在自然界生存。非洲化蜜蜂能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抗病力強,還抗蜂蟎。雖然蜂蟎是全球性問題,但巴西沒有蜂蟎危害的災情。蜂農不用化學藥劑治蟎,不怕污染蜂蜜、蜂臘等蜂產品。

非洲化蜜蜂雖然兇猛但造成的傷亡其實不多,很多都是電影與媒體的誇大,南美洲蜂農已學會如何管理非洲化蜜蜂,巴西與阿根廷更是產蜜大國。

視頻

非洲化蜜蜂 相關視頻

非洲化蜜蜂是一次實驗事故的產物,僅26隻蜜蜂外逃為何能繁殖壯大
人與自然:非洲蜜蜂還有致命的傷害!真可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