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雜技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雜技團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雜技團

外文名稱;Acrobatics

又稱;戲馬,馬戲

作者;桓寬

出處;《鹽鐵論

時代;西漢

雜技團(Acrobatics),是表演雜技項目的人員群體組織。[1]

基本信息

馬戲,又稱戲馬,在我國歷史悠久。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就有"馬戲斗虎"的記載

這時期,馬戲的伎藝之一叫做"騙",騙字,《漢書》注稱為"戲馬之術"。

三國之時,馬戲表演也很普遍。

《魏書·甄皇后傳》說:"後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唐代,馬戲表演已達很高的水平,其中"透劍門伎"尤為精彩。

"透劍門伎"就是馬越刀山。地上倒插刀劍,間隔分成幾組,有如房椽,寒光閃閃,望而卻步。

表演得駕乘小馬,奔騰跳躍,飄忽而過,人馬無傷,宣武軍有一小將善為此伎。不幸的是,這位小將在一次表演"透劍門伎"時,忽然風起馬驚,失序觸劍,"人馬皆斃於刃下"。

到了宋代,馬戲伎藝更為成熟,表演技巧,精湛高超。

在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給皇帝表演馬戲時,就有引馬、立馬、騙馬、跳馬、倒立、拖馬、飛仙膊馬、鐙里藏身、趕馬等多種多樣的馬上功夫。

清代的馬戲,又有新的創造。

咸豐皇帝每到正月十五日,都要觀看馬戲表演

馬戲表演藝術大顯身手:"有一足立鞍鐙而馳者;有扳馬鞍步行而並馬馳者;有兩人對面馳來各在馬上互換者;有甲騰出乙在馬上戴甲於首而馳者,曲盡馬上之奇。"

相關視頻

雜技《足下生輝》

參考資料

  1. 鄉間雜技團 , 散文網,201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