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光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光林(1910—1935),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   出生在吉林延邊一個貧苦的朝鮮族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受反動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心裡埋下了反抗的火種。在當地進步組織的教育和影響下,他開始參加革命活動。   1929年初,李光林利用隨父親去親戚家串門的機會,深入到黑龍江寧安縣南湖頭一帶,發動當地農民進行抗租鬥爭。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上級黨組織任命李光林為寧安縣團委書記。他經常深入到寧安縣境內的花臉溝、五鳳樓等地宣傳黨的抗日方針、政策,組建和發展團組織,發動青年參加抗日鬥爭,使這一帶很快地建立起團的組織,從而迅速開展了群眾性的抗日活動。   1933年初,日寇向吉東地區大舉進攻,整個吉東地區被日軍占領,李光林同志堅持留在當地,積極進行地下抗日活動。同年,組織上任命他為吉東局團委常委。1934年又被任命為吉東局團委書記兼吉東局巡視員。   李光林是一名優秀的地下工作者,對敵人滿懷階級仇恨。他堅毅、沉着,警惕性高,在極其險惡複雜的鬥爭環境中,機智勇敢地同敵人周旋,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同時他一事當前,總是先為其他同志着想。在寧安縣二道河子一帶開展工作期間,他擔心一位同志會受到山林隊盤查而發生危險,就把當時救國軍總參謀長周保中給他弄到的護照讓給了那位同志,寧肯自己去承擔風險。他在危難的時刻不惜犧牲自己去保護同志,充分表現了共產黨人無私忘我、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1934年底,中共吉東特委、寧安縣委和當時的綏寧反日同盟軍黨委決定將綏寧反日同盟軍改編為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把流散的抗日武裝組織起來,成為我黨直接領導下的真正的抗日武裝力量。1935年1月,李光林被組織上派到汪清一帶去說服柴世榮部、傅顯明部兩支隊伍接受改編。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兩支隊伍改編的任務順利完成。1935年2月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第二師正式組建,李光林被任命為師政治部主任。   對於這支新組建的隊伍,李光林不辭辛苦,深入群眾。他針對部隊漢族、朝鮮族混合編隊的特點,廣泛同戰士談心,對他們曉以抗日救國的道理,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敵人,朝、漢兩民族戰士必須親密無間,團結戰鬥,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在李光林艱苦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幹部戰士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為以後的抗日鬥爭的順利、成功進行打下了堅實的政治思想基礎。   1935年4月,李光林和傅顯明率第三、五、七團隨軍部留在寧安境內活動。1935年冬,日本侵略者加緊對東北抗日武裝力量進行「討伐」,使我軍給養發生困難。李光林帶領兩個連的一部分戰士到嘎子溝一帶徵收給養和服裝。由於當地漢奸的告密,於12月24日被偽軍一個團重重包圍在尤家窩棚後面的一間空房裡,終因寡不敵眾,彈藥消耗殆盡,李光林等十三人不幸被俘。面對敵人的淫威,李光林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怒斥偽軍甘當日寇的鷹犬,為虎作倀、殘害同胞的罪行,敵人惱羞成怒,當場殘忍地將李光林殺害,犧牲時年僅25歲。   李光林在寧安、吉東地區擴建團的組織,組織群眾進行抗日鬥爭,對抗日聯軍第五軍的建立,特別是對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第二師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民族解放事業灑盡了最後一滴鮮血。   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