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興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興銳 湘軍錢糧總調撥信稿

李興銳(1827——1904)湘軍將領。字勉林。長沙瀏陽人

道光七年(1827)生,出身農家,早孤,家境清貧。咸豐二年(1852),以諸生辦團練,配合江忠源部鎮壓邑人周國虞等起義。四年,與當地清軍加強防衛,阻扼太平軍西征部隊進攻瀏陽。

咸豐五年,曾國藩駐湖口,李興銳被招至軍中,總管糧台,治湘軍軍需,駐安徽祁門大營。當時,太平軍在皖南連續攻占許多城鎮,祁門更為攻擊目標。他偵知太平軍古隆賢部將來襲,預將全部輜重迅速轉移,使古部雪夜襲擊一無所獲。同治四年(1865),湘軍唐義訓、金國琛兩部索餉譁變,形勢危殆。他隻身馳至營中,曉喻譁變士兵:「餉不給,咎在台。期以三日,逾期請殺我。」一面發給部分欠餉,一面暗中查清主謀者三人,稟明曾國藩下令斬首,兵變遂止。

同治七年(1868),李興銳隨曾國藩調直隸,補大名府知府,升道員,旋以終養解職。九年,曾回兩江總督原任,他亦被調回總管營務,襄助彭玉麟規劃長江水師營制。十一年曾死,李宗羲繼任兩江總督,他亦受信任。十三年(1874),日本侵犯我國台灣基隆,江海-。李興銳辦理機要,並赴江陰、狼山、吳淤、崇明等地視察,擇險設守,修築炮台。    光緒元年(1875),李興銳總辦上海機器製造局,並增設船廠、炮廠。經營十年,頗具規模。後因母喪去官。服喪期間被召入京,指派與鴻臚寺卿鄧承修往勘中國安南邊界。    光緒十五年(1889),李興銳任天津海關道。二十一年補天津道,旋調山東東海關道(登萊青道),次年任長蘆鹽運使。中日甲午戰爭後,日軍占領威海衛,他在日人要挾下,定議勘地分界,專辟日人居住區。二十三年任福建按察使。二十九年任廣西布政使。    光緒二十六年(1900)李興銳擢江西巡撫。時值義和團運動高漲,江西焚毀教堂數十所,積案達2000起。到任後,劾罷鎮壓不力地方官十餘人,限期3月查處了結各案,賠償外國人銀100萬兩。同時採取一些革新措施,疏浚鄱陽湖,導水入江;整頓厘捐;創設農工商局、礦務公司、工藝院、課吏館等。二十八年署廣東巡撫。時清廷詔行「新政」,他奏請開特科、整學校、課官吏、設銀行、講武備等。但對變法,認為「此官此人,變猶不變也」。次年,署閩浙總督,整頓福建財政、軍制,裁汰虛冗。    光緒三十年(1904),任兩江總督。時論其為官雖無赫赫之名,而較為直實,不為同僚掩護劣跡。同年八月病卒於任,終年78歲。[1]

參考文獻

  1. 李興銳. [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