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培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培根
出生 1948年12月27日
湖北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知名於 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知名作品大學工作散論
喻園心語
我國重點大學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研究

李培根[1]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家。湖北省武漢市人。1987年畢業於美國威斯新辛-麥迪遜大學,獲博士學位。華中科技大學教授。1995-2002年任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院長,2005年3月-2014年3月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國家863/CIMS專家組成員、863/機器人專家組副組長、國家863自動化領域專家委成員。目前還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863專家委員會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教學及科研工作。所主持的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於2000和2001年分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另外曾獲多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2010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999年獲得過美國SME/CASA頒發的「大學領先獎」(University LEAD Award);2001年獲得過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委聯合頒發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2] 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981年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83年赴美留學,1987年在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獲得博士學位。

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院長、副校長,國家863/CIMS主題、國家863/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863先進制造及自動化領域專家委成員,現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機械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培根同志全面負責校行政工作,主管審計工作、校友總會、發展改革與政策法規辦公室。李培根長期從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教學及科研工作,主持了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2014年3月31日,因年齡原因李培根離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繼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個人履歷

1977年畢業於上海紡織學院(現東華大學)。

1977年至1978年在武漢輕工機械廠任實習技術員。

1981年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留學,

198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獲得博士學位後回母校工作。

1987年升為講師,

1989年升為副教授,任教研室副主任,

1991年升為教授,

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2002年任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

200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受聘於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共享院士。

2005年03月起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3]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4年3月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職務。

社會兼職

國家863/CIMS主題、國家863/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

國家863先進制造及自動化領域專家委成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教育部機械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全國高校製造自動化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

社會職務

2004年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共享院士
2007年01月至2012年01月 中共十七大代表
2008年03月至2013年03月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國家863/CIMS專家組成員
國家863/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
國家863先進制造及自動化領域專家委成員
教育部機械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全國高校製造自動化研究會理事長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

人才培養

教育理念

李培根認為,從大學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來看,一個合格的畢業生在離校時,應具備以下幾種基本的能力:一是應具備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設計一台機器,無論是概念設計還是總體設計,應知道要先從工藝開始考慮。二是應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應包括對事物的質疑力和解決問題的構想力兩個方面。他們要能夠從人們習慣的世界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同時又要善於提出可能解決問題的構想。他們還要善於從集體中、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去主動地、樂觀地學習,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培養能力;要學會質疑,還要善於從別人失敗的經驗中選擇正確的路徑去學習。三是應有協同力。現代前沿科學命題大多是由很多人協同完成。協同不僅是同學科學生之間的協同,還可以是不同學科學生之間的協同。

學術講座

演講稿(2010-2014年):2010《記憶》;2011《未來》;2012《遠方》;2013《告別》;2014《遺憾》——離任演說。

教育成果獎勵

2010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李培根在本單位主持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的研究與開發,通過研發並與開目公司和天喻公司合作,實現產業化,已形成中國國內具有自主版權的CAPP主導產品。他組織建成製造業信息化服務網站e-works,已商業化運行 [3] 。

學術論著

李培根先後發表科技論文近百篇,出版專著3部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7.04 《大學工作散論》 李培根著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5.01 《喻園心語》 李培根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5.01 《認識大學》 李培根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5.01 《我國重點大學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研究》 許曉東,李培根,陳國松著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09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楊叔子,李培根著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1 《基於關鍵鏈的建築工程進度計劃研究》 李培根著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7 《機械工程基礎》 李培根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03 《機械工程基礎 第2版》 李培根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03 《機械基礎 高級》 李培根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01 《機械基礎 中級》 李培根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06 機械基礎 初級 李培根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 《多Agent技術在先進制造中的應用》 李培根,高亮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01 《敏捷化智能製造系統的重構與控制》 李培根主編 示例
2002.09 機械工程基礎 李培根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07 《製造系統性能分析建模 理論與方法》 李培根主編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8.06 《製造系統性能分析建模 理論與方法》 李培根主編 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科研成果獎勵

李培根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9年 XZ9型CNC曲軸主軸頸磨床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1993年 NC程序檢驗仿真系統 國家教委科學技術獎
1998年 激光加工成套關鍵技術與系統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2000年 CAPP關鍵技術與應用系統 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 CAPP關鍵技術與工具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 製造業信息化公共服務網絡平台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7年 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 國家人事部、教育部
1999年 大學領先獎(CASA/SME University LEAD Award) 國際製造工程師學會
2001年 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 湖北省政府
2003年 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6部委
2003年12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4]

視頻

華中科技大學2013屆畢業典禮校長李培根致辭

個人生活

李培根校長被華科大學生習慣性地稱為「根叔」。在副校長張晉的印象中,「根叔」的稱謂最初可能出現在該校白雲黃鶴論壇上。「聽起來很親切,是學生對校長的一種『尊稱』」。李培根表示,「根叔」的稱謂到底從何而來,他也沒什麼印象,但出現應該有好幾年了。不論是學生在公開還是在私下場合這樣相稱,李培根都會欣然應答。

人物評價

李培根在製造業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國製造業信息化方面的知名專家

研究方向

李培根一直從事機械與製造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曾為國家863/CIMS主題國家863/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863先進制造及自動化領域專家委成員,現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並擔任教育部機械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高校製造自動化研究會理事長。

李培根院士發表科技論文近百篇,出版專著3部,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1997年,李培根獲得國家人事部教育部共同頒發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2001年,獲湖北省政府頒發的「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2003年,獲中共中央組織部等6部委聯合頒發的「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李培根院士在製造業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國製造業信息化方面的知名專家。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李培根在本單位主持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的研究與開發,通過研發並與開目公司和天喻公司合作,實現產業化,已形成國內具有自主版權的CAPP主導產品之一。2001年分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組織建成製造業信息化服務網站e-works,已商業化運行,備受企業歡迎,成為國內訪問量最大的同類網站之一。

學術講座

《人文素質教育講座》

觀點摘要

1987年回國後,李培根一直致力於製造業的信息化研究工作。曾擔任CIMS中心主任的他,深知信息化在學校的管理和質量監控上,同樣是一個重要手段。

成本控制

一直以來,「成本」這根弦都緊繃在李培根心裡,因為成本與質量息息相關。有一次,他出差到湖南長沙一家民營百貨公司,該公司的經理告訴李培根:「信息化之後,企業不僅提高了效率,透明度也增加了,採購成本大大降低,信息化對企業控制成本很有好處。」這一席話對李培根觸動很大。

「企業都很注重成本控制。企業的總裁、總經理對反應財務狀況、產品銷售狀況、原材料狀況的數據都能一覽無餘。但我認為,目前學校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得也不夠。結果就是,身為校長的我看不到任何相關信息。」李培根十分感慨。李培根曾一度困擾於學校的「信息孤島」問題。在他的支持下,今年三月初,華中科技大學成立了註冊中心。註冊中心把涉及學生的相關信息都集中在一起,使管理更加規範。今後,學生入學註冊、交納學費、選課、成績等信息,在計算機里都有可能看到。

視頻

《楊瀾訪談錄》 ~~ 李培根 大學的尊嚴

李培根

「信息化有助於學校控制成本,保障整體的管理質量。」李培根說。他認為,不僅在學生信息管理上,在教學科研的質量管理方面,信息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手段,科研項目信息化既能促進過程管理及質量監控,還能節約成本。他舉例說,在科研項目上,科技處負責申請項目,而過程管理則應該歸屬相關院系。這一過程如果採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將可以避免科研項目管理中出現的許多問題。當前,「信息孤島」問題同樣困擾各大學校,李培根對此問題的解決表示樂觀:「技術已經不是難題,關鍵是用心、多動腦筋。只要觀念到位,信息化建設一定會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創新人才

「創新型人才應具備哪些素質雖然不能一概而論。」李培根認為,從大學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來看,一個合格的畢業生在離校時,應具備以下幾種基本的能力:一是應具備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設計一台機器,無論是概念設計還是總體設計,應知道要先從工藝開始考慮。二是應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應包括對事物的質疑力和解決問題的構想力兩個方面。他們要能夠從人們習慣的世界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同時又要善於提出可能解決問題的構想。他們還要善於從集體中、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去主動地、樂觀地學習,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培養能力;要學會質疑,還要善於從別人失敗的經驗中選擇正確的路徑去學習。三是應有協同力。現代前沿科學命題大多是由很多人協同完成。協同不僅是同學科學生之間的協同,還可以是不同學科學生之間的協同。

分配製度

大學分配製度是制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李培根看來,在大學的收入分配方面,最大的問題是收入多元化。大學教師的收入是由幾部分組成,有國家支付的工資、學校的津貼,還有科研方面的合法收入以及其它一些收入。他說:「如果放任這種局面不去改變,今後會成為很大的一個問題。一個很典型的現象是,最近這些年,很多單位的科研經費增長了好幾倍,但相應的科研成果卻沒怎麼增長,甚至創新型的成果還減少了。大學教授或研究者希望有更多的課題來增加收入來源無可厚非,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由此導致這些教授或研究者很難專注於某一項研究。收入的多元化甚至導致某些高校教師在教學方面的投入不足,這當然也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一問題單憑某個高校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它需要政府層面系統地研究和決策來解決。」

創新氛圍

好的創新氛圍一定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對此,高校要引導教師轉變觀念,調整「指揮棒」,鼓勵他們多花精力搞教學,尤其是想辦法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比如,工科大學要對工業界開放,讓工業界人士走上大學講台,不僅要讓他們到大學開展講座,甚至可以講授某門課中的有關章節,尤其是其中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大學生也要到企業中實習,在企業中發現問題,與企業的技術人員協同解決問題。

在培養方法上,李培根倡導通過學生的主動實踐,引導學生「實學」創新。「比較一下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可明顯感到中國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不足。產生這一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被動實踐』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李培根稱,學生沿着老師制定的路線去完成實踐任務,這樣被動的實踐窒息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也就難以提升學生日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引導、鼓勵、支持學生主動實踐,從實踐中提升。

教學質量

李培根說,「在相當長時間內,我們的工作重心是要進一步提高質量」。並強調,首先要提高教學質量。

開放式辦學正是基於這一目的。他說:「我給學校的定位是研究型、綜合性、開放式。」李培根對開放式辦學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認為,從內涵上看,開放式應該比國際化更廣泛,社會服務也是一種開放。社會服務也是育人的需要,可以發揮一流大學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所需人才。按照地方經濟需求,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培養方案、培養計劃四個方面入手,打造高素質人才。

李培根認為,開放還有一個重要的含義是「對社會開放講壇」。他提出,要「讓更多的工程技術人員,讓更多的管理人才,走上我們的講壇,以彌補學院式教學的不足。」他希望學校能在這方面有真正的改善,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質量。

在教學質量中,李培根首重本科生教學質量。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很多重要場合,他都提到過一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從長遠看,畢業生在社會中的總體表現是體現學校聲譽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經費、課題和論文。不久前,在談及學校發展戰略思路時,李培根再次重申這一價值觀,「要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據了解,華中科大在校生超過5萬。李培根表示,在他任期內,華中科大不會繼續擴招,將在往年基礎上減少500人。

他還指出,要給學生持續的、甚至終身的人文關懷。李培根上任後,走進課堂,參加了很多學生活動。學生髮給李培根的電子郵件,他一般都會親自回復。華中科大西邊一座籃球場地板較滑,學生容易受傷。一位學生將情況反映到李培根那裡,李培根親自干預此事,籃球場很快整修完畢。遇到學生提出的問題,李培根的態度是「快速反應」,也要求相關部門快速反應。

視頻

2011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典禮「根叔」李培根校長畢業致

視頻

李培根:數據.互聯.智能

參考文獻

  1. 個人簡歷網
  2.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培根 華中科技大學網,2019.1.11
  3. 李培根 人生點滴 ,中國工程院, 2019-09-15
  4.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李培根 ,中國工程院, 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