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彥仙守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彥仙守陝》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五筆》卷六。

容齋四筆·序

始予作《容齋隨筆》,首尾十八年,《二筆》十三年,《三筆》五年,而《四筆》之成,不費一歲。身益老而著書益速,蓋有其說。嚷自越府歸,謝絕外事,獨弄筆紀述之習,不可掃除。故搜采異聞,但緒《夷堅志》,於議論雌黃,不復關抱。而稚子櫰,每見《夷堅》滿紙,輒曰:「《隨筆》、《夷堅》,皆大人素所遊戲。今《隨筆》不加益,不應厚於彼而薄於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則乃退。重逆其意,則衷所憶而書之。櫰嗜讀書,雖就寢猶置一編枕畔,旦則與之俱興。而天嗇其付,年且弱冠,聰明殊未開,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愛憐少子,此乎見之。於是占抒為序,並獎其志雲。

原文

靖康夷虜之禍,忠義之士,死於守城,而得書史傳者,如汾州之張克戩、隆德之張確、懷之霍安國、代之史抗、建寧寨之楊震、振武之朱昭是已。唯建炎以來,士之得其死者蓋不少。茲讀王灼所作《李彥仙傳》,雖嘗具表上進,然慮實錄、正史未曾採用,謹識於此。

彥仙字少嚴,本名孝忠,其先寧州人也,後徙於鞏。幼有大志、喜談兵,習騎射,所歷山川形勢必識之。尚氣,謹然諾,非豪俠不交。金人南侵,郡縣募勤王軍,彥仙散家貨,得三千人,入援京師。虜圍太原,李綱為宣撫使,彥仙上書切詆,有司逮捕急,乃易今名,棄官亡命。頃之,復從种師中,師中敗死,仙走陝州。守將李彌大問北事,條對詳復,使扼骰、澠間。金人再圍汴,陝西范致虛總六路兵進援,仙請曰:「殽、澠險隘,難於立軍,前卻即眾潰矣。宜分道並進,伺空以出。且留半軍於陝,為善後計。」致虛曰:「如子言乃逗撓也。」仙曰:「兵輕而分,正可速達。」不從,爭益牢,致虛怒、罷其職。既而敗績,卒無功。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陝州,經制使王◆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仙為石壕尉,獨如平時,歸者繦屬,即徙老稚入土花砦、三觜、石柱、大通諸山,拔武銳者分主之,自營三觜。諭眾曰:「虜實易與,今得地利,若輩堅守足矣。」少日虜復據陝,分軍來攻,有健酋升前阜嫚罵,仙單騎衝擊,挾之以歸,始料眾,正部伍。虜數萬圍三觜,仙邀戰,伏精兵後崦,掩殺萬計,奪馬三百,虜解去。京、洛間多爭附者,勢益雄張,未閱月,破虜五十餘壁。初,虜再入陝,官其土人,俾招復業者,人給符別之。仙陰縱麾下往,約日內應。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城中火起,虜方備南壁,而水軍自新店,夜順流薄城東北蒙泉坡龍堂溝以入,表里夾攻,殭屍相藉,遂復陝。始,河東之人倡義拒虜,仙約胡夜叉者為助,假以沿河提舉,意不滿,叛趨南原。仙誘致殺之,奪五千眾。邵隆、邵雲本其黨,欲為復仇,仙因客鐫說,遂來歸。乘勝渡河,柵中條諸山,蒲、解至太原皆響動,乃分遣隆、雲等取安邑、虞鄉、芮城、正平、解,皆下之,蒲幾拔,會援至不克。以功遷閣門宣贊舍人,就界陝,兼安撫司公事,悉衷所俘酋長護送行在。上咨嘆:賜袍帶、槍劍,許直達奏事,便宜處決。時關以東獨陝在,益增陴、疏塹、蒐軍、繕鎧,廣屯田,訓農耕作。家素留鞏,盡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聞者感悅,各有固志。十二月,金酋烏魯撤拔圍陝,仙背城鏖斗七日,虜傷甚跳奔。三年,婁宿孛堇自絳移屯蒲、解,諜知之。設伏於諸谷,鼓譟橫突,俘馘(guó)十八,婁宿僅以身免。制置使王庶檄使輕軍椅角,次虞鄉,虜以萬甲逆石鐘谷口,終日戰,斬級二千,遷武功大夫、寧州觀察使、河解同耀制置使。時河東土豪密附,期王師來為應。仙益治軍,欲請於朝,乞詔陝西諸路各助步騎二萬。會張浚經略處置川、陝,弗之許。十二月,婁宿眾十萬復圍陝,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營部囂亂,縱兵乘之,虜稍退。四年正月,益生兵傅壘,晝夜進攻,鵝車、天橋、火車、衝車叢進,仙隨機拒敵,又為金汁炮,火藥所及,糜爛無遺,而圍不解。日憑堞須外援,浚為遣軍,虜先阻雍,不得進,則令涇原曲端出鄜坊繞虜後。端素嫉仙聲績逾己,幸其敗,詭托不行。丁巳,城陷,仙挾親軍巷戰,矢集身如蝟,左臂中刃,不殊,戰逾力,遂死之,並其家遇害。先是,虜嘗許以河南元帥,及圍合,復言如前約,當退師。仙叱曰:「吾寧鬼於宋,安用汝富貴為!」虜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將破,先令軍中,生致者予萬金。仙平時弊衣同士卒,及是雜群伍中死,虜不能察。其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雖親屬不貸。諸將敗事,或有他過,其外屯者,輒封箠,遣帳下往,皆裸就笞,不敢出一詞。當是時,同、華、長安盡為敵藪,陝斗絕一隅,初無朝家素定約束,中立孤軍日與虜確,但誦忠義,感勵其眾。每拜君賜暨取敵金資,悉均之,毛銖不入己。以是精兵三萬,大小二百戰,皆樂為用。軍事獨裁決,至郡政必問法所底,闔境稱治。浚承制贈彰武軍節度使,建廟商州。  

邵雲者,龍門人。城破被執,婁宿欲命以千戶長,肆署不屈,乃釘之木架上,置解州東門外。惡少撫其背涅文,戲曰:「可鞘吾佩刀。」雲怒,偃架撲之。後五日碟解之,至抉眼摘肝,詈不絕,喉斷乃已。初行刑,將◆刃,雲叱之,失刀而斃,其忠勇蓋如此。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李彥仙守陝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古籍《容齋隨筆》《白石道人集》《江西全省圖說》首發式舉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