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志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志寬

姓名: 李志寬

出生日期;1933年01月01日

出生地;山西省武鄉縣

逝世日期:2007年01月01日

國籍:中國

職業:中國作家協會著名作家

知名於:中國抗日戰爭研究會資深專家,

社會科學系列副研究員

李志寬(1933-2007),筆名武文,山西省武鄉縣韓北鄉西堡村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著名作家,中國抗日戰爭研究會資深專家,社會科學系列副研究員。歷任武鄉縣外事辦主任、縣文化局局長、縣文聯名譽主席、縣史志辦主任、縣政協常委等職。

人物生平

李志寬早年就讀於山西長治師範時,曾參加"趙樹理文學小組"活動,為《長師青年》撰寫了大量的詩歌、散文作品。1955年畢業後,在從事教育工作之餘,創作出版了《革命領袖在太行》和《少年英雄李愛民》兩部作品,開啟了山西老區從事軍事題材文學創作的先河。當散文代表作《聖人泉》在《人民日報》發表後,著名散文作家吳伯蕭給予了高度評價。1965年初冬,赴首都北京出席了全國青年創作積極分子大會。

經歷

他畢生致力於抗日戰爭題材的歷史研究和文學創作,先後為日文版《人民中國》和英文版《中國文學》、《全國民兵英雄傳》和《山西民兵英雄傳》等書刊撰寫了百餘篇文稿。人民文學出版社還集結出版了散文集《山谷里的火光》一書。他還利用從事新聞和外事工作的機會,以八路軍游擊戰為宣講內容,熱情接待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人士1200多人次,為確立武鄉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開發和宣傳八路軍總部王家峪和磚壁舊址等紅色經典景區旅遊資源,提高武鄉老區的知名度,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1]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位於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一處外表非常普通的西北傳統民宅,但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它卻擔負着開展統戰工作,推動救亡運動,運送援戰物資等重要任務,並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當時的紅都延安輸送了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抗日誌士,被譽為「抗日橋樑」「紅色驛站」。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先後創作出版了《朱德總司令在太行》、《朱德兒童團》、《虎團春秋》、《巍巍太行山》、《鄧小平太行征戰記》、《太行歲月》、《柳溝烽煙》、《太行烽火鑄女傑》、《聖人泉》、《回聲集》和《生涯》等15部文學著作,同時策劃出版了長篇歷史小說《紅笛》和電影劇本《八路軍總部在太行》。在地方史志和八路軍戰史研究方面,主編出版了《武鄉縣誌》、《武鄉烽火》、《八路軍轉戰華北大事紀略》、《鄧小平在太行拾錄》、《高沐鴻詩文集》、《武光湯文集》、《中共武鄉簡史》、《武鄉戲曲志》、《武鄉曲藝志》、《武鄉墨寶》等經典巨著。其中有的著作曾榮獲全國優秀圖書大獎。還策劃主編了《武鄉革命紀念館陳列布展大綱》和《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陳列布展大綱》,以及王家峪、磚壁等兩個八路軍總部紀念館的陳列布展大綱。他為武鄉老區文學創作、文化藝術、歷史研究、新聞出版、文博陳列和外事旅遊等事業的奠基與繁榮,以及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和武墨鐵路等重大工程在武鄉老區的立項建設,立下了人所共知的汗馬功勞

他一生嘔心瀝血,嚴以治學,著述頗多,蜚聲全國。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中央電視台等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多次報道他的先進事跡。他的歷史研究與文學創作成果已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專家人物傳集》和《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大型辭典

相關視頻

口述歷史 扶眉戰役回憶錄 何寶乾 李志寬 張志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