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振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振坤 李振坤:生於1952年3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執委,長期從事中國畫人物畫創作[1]。現就職於德州市文化局藝術研究室,市政協文學藝術聯藝會副會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2006年至2009年多次參加國家和省市級以上慈善扶貧、救助等大型義捐義賣筆會[3]。 中文名 :李振坤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寧津

出生日期: 1952年3月

職 業 :畫家、美術師

外文名 :Li Zhenkun

民 族 :漢族

代表作品: 中國畫人物畫《巴康一家》、連環畫《清宮演義》

主要成就: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目錄

1作品獎項 2社會評價

作品獎項

《韓五》1984年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

紅高粱》1989年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

《久遠的音符》1994年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並於1995年入選文化部中國美協赴德國「95現代中國作品展」(山東唯一入選作品);

《巴康一家》1997年參加全國首屆「中國畫人物畫作品展」,同年該作品獲山東省首屆中國畫人物畫展覽一等獎;

《太極史話》1990年獲第十一屆亞運會山東體育藝術大展特別獎,同年該作品被北京亞運會、中國武術協會隆重收藏,該作品複製品於1992年3月國家體委作為重要禮品贈送給香港著名愛國人士霍英東先生;

《清宮演義》1991年獲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選三等獎;

《太極源流圖》1992年、1993年分別被全美武術聯合會、台灣國術總會、日本廣島十二屆亞運會組委會收藏;

1984年以來,先後有《久遠的音符》、《紅高粱》等六部作品獲省級一等獎;

1978年至1990年應邀為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及中國曲藝、山東、浙江等全國十幾家專業美術出版社創作連環畫《清宮演義》、《朱元璋》、《紅高粱》、《嗩吶情》等三十餘套冊;

《歡騰的唐古拉》2001年入選《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3年12月18日至24日,由中國美協藝委會、山東美協、德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李振坤水墨人物畫展」;

2006年入選由山東美協與山東電視報社聯合主辦和編輯出版的大型專刊《濟南72名泉與山東72中國畫名家》;

2007年1月10日入選由《美術》雜誌與山東美協主辦、青島齊魯水墨研究院承辦,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的《山東中國畫人物畫展》。此展1月20日移師濟南展出;

2007年10月由美術報、山東美協聯合主辦並評選的《山東國畫百家》暨山東國畫百家巡迴展。

《馬球圖》入選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並收藏。

《脊樑》2009年榮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三等獎。

社會評價

李振坤長期從事中國人物畫創作,作品在全國大型美展展出屢次獲獎。有作品被海內外國家專業機構、體育團體收藏,並以國家級禮品贈送國際友好團體和個人。

著家評說——李振坤水墨人物畫展學術研討會(摘要)

孔維克(中國美協理事,山東美協駐會副主席)

我曾經給振坤畫集寫了一篇《五十五竅》的文章。通過寫文章,對振坤是一個反思,對他是一個總結。把他的這些年給梳理了一下,我就感覺他非常地不容易。20世紀80年代後,整個畫連環畫的人都分流了,都進入國畫。很多人畫國畫的時候,就不太會畫了,但是他一轉過來很快就把握上了。八屆全國美展那幅《久遠的音符》,那是他首次搞國畫創作,畫得非常好。最近他繪畫語言的變化,是這一兩年辛苦思考的結果。

振坤他的藝術語言如在淡墨上的揮毫包括墨氣、人物的變化等,都有了自己的表現方式,非常協調。這批畫,尤其是大畫,沒有人這麼去畫過,我感覺振坤是值得研究、值得大家關注的一位畫家。

楊力舟

近年來山東省的繪畫水準大大提高,藝術人才不斷湧現。今天,我們為李振坤舉辦個人畫展,氣氛之熱烈,尊重藝術人才的社會風尚之濃厚,這是十分令人興奮的事情。從部領導到山東省、德州市的各方面領導以及藝術界的畫家、批評家都出席這個開幕式,我代表中國美術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代表劉大為副主席表示熱烈的歡迎。

李振坤的人物畫內涵豐富,生動有趣。他把生活感覺、人物造型和筆墨形式的藝術意趣巧妙融合,自然天成,「立萬象於胸中,傳千祀於毫翰」其天資與勤學俱佳,前途無量。

孫軼青

對於家鄉出來這麼一位畫家,由衷地感到高興!昨天晚上我認真研讀了他的畫冊,我很激動。我們知道,中國畫講究形神兼備,似與不似之間,李振坤先生的畫賦有這方面的特點。他很注重形真,更注重神似,而且有很大的獨創性。因此,我就寫了這首詩來獻給他:「畫貴形真神若馳,霧花水月令人迷,李君放膽開新路,藝苑根深碩果奇」。畫一定注重形真,但更多的要神馳,要有意境。我們最喜歡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有霧中之美的感覺。

程大利(中國美術出版社總編,著名美術批評家)

從留心生活到留心傳統,一直到留心當代,我覺得李振坤他的路子很值得我們尋味。他沒有經過學院的培養,拜傳統為師,生活為師,當代諸家為師,社會為師,這就夠了,照樣能造就一個大家。比如我們這個時代還有很多像李世南等等。20世紀有了藝術教育之後,也有一批沒有上過學而成為大家的,為數不多,為什麼呢?此路艱苦,多是荊棘,全是野路、亂路、無路之路。那是很不容易才能走出來的。振坤先生能走出來,我感覺是可喜可賀的。

翟墨(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導師,著名美術評論家)

我想引用二句話。第一句是艾略特的詩,艾略特說:「我們所有探索的終點,將回到我們出發的地方,並且第一次認識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哲學家曾經說過,我們要活得很久才能活的年輕,我覺得李振坤先生這一批新畫裡面,噴發出來的有他前半生當中的激情,特別是對生活悲劇意識的深刻感覺,崇高意識在裡頭。

這也是他之所以造形能力能達到很強的地步的原因,他這些表現作品,也是在高層上回到本體,回到了本來人性願望無拘無束地表達。

趙力忠(中國畫研究院著名美術批評家)

作為藝術家對於生活就應該站在上帝的位置上,他所看到的不止是形。而且還要表現他的神。這個神,一般來說,用普通人的直面觀察是看不到的,而必須通過藝術家消化吸收之後,再由藝術的創作體現出來,這是我今天一進展廳看李振坤的作品的時候的第一印象,當然我不是說李振坤已經站到了上帝的位置上了,已經達到了李可染先生的水平,而是我的第一印象,他已經有門了,他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裔萼(中國美術館著名美術評論家)

這幾年看的作品也比較多,尤其是人物畫的作品,能夠讓自己激動的好作品並不多。今天李老師的畫給我們一種非常振奮的感覺,自己也特別高興。我先看了作品以後,然後看了孔老師寫的文章,知道李老師他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來創作的。李老師他有一個藝術家的思維,他要和自己為難,向自己挑戰,在這種特別的狀態下,他搞了這麼一批天驚地怪之筆讓人震驚,非常地讓人欽佩。

王仲(美術雜誌編輯,著名美術評論家)

大寫意,在擺脫線大量使用墨的情況下去塑造形象。這個我覺得是世間繪畫中最難的一個課題。油畫還可以塗改,而中國畫是下筆落墨萬劫不復。它不容許改,又要自由揮灑,還要把形象一下子拿出來,難度非常大。筆墨的自由揮灑和造型制約的有機結合,永遠是一個需要解決的課題。從展覽會上看,李振坤先生很有才氣,也很有靈氣。希望李振坤先生能夠珍惜這些靈氣和才能,更多地給自己以制約,讓制約練就你的才氣,不斷上到更高的層次。

劉龍庭(著名美術評論家)

董其昌講「頓悟勝於漸修」,我希望在座的人還得有振坤這種頓悟出的精神。在孔孟之鄉,能像振坤這麼揮毫呀,這么正統的水墨天地呀,我覺得尤其可貴。你看他那幾個吹嗩吶的老頭,再看他現在的大寫意水墨,確實有一種金蟬脫殼,有一種造化同靈、點化而去的感覺,所以我特別高興。從工筆變到寫意,特別是人物畫,很不容易。人物畫家要研究社會和人生,希望振坤有更大進步。

李一(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美術觀察》副主編)

看了李振坤的作品,我認為他是我們山東最優秀的畫家之一。他從連環畫到工筆人物再到寫意人物,這麼一路走出來,所付出的艱辛是非常大的。從李振坤的審美追求來看,他追求的是一個比較清新、比較靈透的審美境界。他的墨法用得還是蠻好的,筆精這點應該說還不太夠。用筆的蒼潤、乾濕對比都有,但是老感覺裡面的內涵不夠,還缺少分量。我想振坤先生應該在用筆方面更多的推敲一下。

陳履生(中國畫研究院著名美術評論家)

剛才劉龍庭先生談得非常精闢,用辯證的思維談了嬌枉過正的問題。我也同意李一先生談到關於用筆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現在呈現給我們的這種風格,他找到了一條路,這條路和郭全忠、張力柱又不一樣,但大致相近,他的線條更纖細,有點像江南一類的風格。如果在整體關係的更好把握上下一番功夫,他的未來肯定不可限量。

劉曦林(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著名美術理論家)

大家開了這個懇談會,作為個案,是對振坤藝術境界的分析,對他的藝術道路、藝術特色,提一些中肯的建議。但它又不僅僅是個案問題,它涉及到目前整個中國人物畫創作的某些問題,如怎樣面對社會,怎樣面對人生。比如說,社會是非常複雜的,但我們的時代又非常好,現在該怎樣理直氣壯地正面歌頌,批判一切社會中的醜惡現象等。另外,就整個中國人物畫創作,概括起來說,除了精神性的表現問題之外,就是筆墨藝術語言的進一步提高和質量問題了。

詞條標籤: 藝術家 人物

視頻

李振坤中國寫意人物畫己亥新春展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