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仲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仲皮 原圖鏈接

杜仲皮 杜仲皮別名思仙、思仲、木綿、檰、石思仙、扯絲皮、絲連皮、玉絲皮、絲棉皮。樹皮灰褐色,粗糙,內含橡膠,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多生長於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里,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療腰肌酸疼、足膝萎弱、小便餘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等。[1]

形態特徵

杜仲樹皮灰褐色,粗糙,內含橡膠,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嫩枝有黃褐色毛,不久變禿淨,杜仲皮老枝有明顯的皮孔。芽體卵圓形,外面發亮,紅褐色,有鱗片6-8片,邊緣有微毛。葉橢圓形、卵形或矩圓形,薄革質,長6-15厘米,寬3.5-6.5厘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漸尖;上面暗綠色,初時有褐色柔毛,不久變禿淨,老葉略有皺紋,下面淡綠,初時有褐毛,以後僅在脈上有毛。側脈6-9對,與網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鋸齒,葉柄長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長毛。花生於當年枝基部,雄花無花被;花梗長約3毫米,無毛;苞片倒卵狀匙形,長6-8毫米,頂端圓形,邊緣有睫毛,早落;雄蕊長約1厘米,無毛,花絲長約1毫米,藥隔突出,花粉囊細長,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長8毫米,子房無毛,1室,扁而長,先端2裂,子房柄極短。翅果扁平,長橢圓形,長3-3.5厘米,寬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圍具薄翅。[2]

生長習性

杜仲多生長於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里,對土壤的選擇並不嚴格,在瘠薄的紅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長。杜仲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耐嚴寒,成株在-30℃的條件下可正常生存,我國大部地區均可栽培,適應性很強,對土壤沒有嚴格選擇,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杜仲樹的生長速度在幼年期較緩慢,速生期出現在7-20年,20年後生長速度又逐年降低,50年後,樹高生長基本停止,植株自然枯萎。[3]

主治

杜仲皮功用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療腰肌酸疼、足膝萎弱、小便餘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等。[4]

相關配伍

  • 治腰痛:川木香一錢,八角茴香三錢,杜仲(炒去絲)三錢。水一鍾,酒半鍾,煎服,渣再煎。
  • 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丹參二兩,芎藭一兩半,桂心一兩,細辛三分。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兩沸,每於食前溫服。
  • 治中風筋脈攣急,腰膝無力: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半,芎藭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風。
  • 治小便餘瀝,陰下濕癢:川杜仲四兩,小茴香二兩(俱鹽、酒浸炒),車前子一兩五錢,山茱萸肉三兩(俱炒)。共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
  • 治婦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計多少,去粗皮細銼,瓦上焙乾,搗羅為末,煮棗肉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爛,糯米湯下。
  • 治高血壓:杜仲、黃芩、夏枯草各五錢。水煎服。[5]

食用方法

杜仲皮還具有食用作用,在煲湯的時候加一些杜仲皮不僅味道更鮮美還能補充多種身體所必需物質。杜仲皮可以煎湯直接服用,還可以煎湯,將湯汁做成各種藥膳,比如杜仲羊肉湯,還可以輔助其他中草藥泡水喝,比如杜仲枸杞子茶,杜仲五味子茶,杜仲桑葉茶。[6]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