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杜廷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杜廷,又名羥基馬桑毒內酯,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5H18O6,主要用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

化合物簡介

化學式:C15H18O6

分子量:294.30

CAS號:2571-22-4

密度:1.52g/cm3

沸點:550.9ºC

閃點:212.6ºC

折射率:1.637

蒸汽壓:1.96E-14mmHg at 25°C

適應症

用於精神分裂症。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杜廷對中樞有防己毒樣的興奮作用,1.5~3mg/kg靜脈注射,能降低電刺激引起的腓腸肌比目魚肌單突觸反射的抑制作用。能對抗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能增加蛙脊髓釋放乙酰膽鹼的作用。

杜廷可使多種動物(蛙、豚鼠、小鼠、大鼠、家兔及犬)出現癲癇樣驚厥。蛙腹淋巴囊注射羥基馬桑毒素可使蛙開始興奮性增強,呼吸加深加快,蹼張開,出現大腦-腦幹性陣攣性驚厥,數次反覆發作後可發展為強直性驚厥;此作用與戊四氮及印防己毒素相似。杜廷淋巴囊注射的MED為12mg/kg。杜廷與馬桑毒素比較,杜廷的作用較慢、弱,但其吸收好,排泄較慢。羥基馬桑毒素的C8、C9間均有雙鍵,在C2上有一些羥基,但致驚厥作用可能與C8、C9間雙鍵有關。羥基馬桑毒素對巴比妥類中毒所致呼吸抑制有呼吸興奮拮抗作用,其作用比印防己毒素及戊四氮強,但安全性較小。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離體蛙心實驗,小劑量馬桑內酯混合結晶、馬桑毒素、杜廷對收縮振幅改變不大,劑量加大則出現抑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