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國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國夫(1905年6月-1982年2月4日),原名楊國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生平

楊國夫,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游擊隊分隊長、特務隊隊長,紅四軍第十二師三十五團連長,第十師三十團副營長、營長,紅三十軍第九十師二六九團副團長、二七○團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山東縱隊第三旅副旅長,清河軍區司令員,渤海軍區司令員兼第七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師師長,第六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副軍長,江西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副校長、校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1]

戎馬生涯編

楊國夫,安徽省霍邱縣人,1905年出生於一個窮苦農民家庭。1927年冬,他在姚李廟南黃油坊幫工時參加農民協會。1928年1月,他投身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任大別山區地下黨組織秘密交通員,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初,楊國夫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任紅軍游擊隊分隊長、特務隊隊長,帶領一支18人的小分隊,活動於鄂東北、豫東南一帶。1930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五團一營連長;1932年3月起,先後任第紅四軍十師三十團三營副營長、營長;1934年3月,任紅30軍90師270團副團長;1934年11月中旬,楊國夫在歷時十個月的反六路圍攻中被提升為紅30軍90師270團團長。1935年3月28至4月21日,楊國夫指揮270團全團參加了嘉陵江戰役,開始了長征。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楊國夫的第270團編入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紅四師的第10、第11、第12團,楊國夫改任第10團副團長。1935年8月,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過草地,楊國夫奉命帶領一個營負責全師的收容任務,經過六天的艱苦行軍,全師終於走出了大草地,楊國夫所率領的營僅減員兩人,受到師部的表揚,事跡被登載在軍部的快報上。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哈達鋪整編為陝甘支隊時,各團改為大隊,直轄4個步兵連和1個機槍連,取消營建制,楊國夫改任第10團第2連連長。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長徵到達陝北後,於11月恢復師、團建制名稱,楊國夫任紅一軍團第四師第10團2連連長。1935年11月的直羅鎮戰役,楊國夫任連長的紅十團第二連,親受毛澤東臨敵指揮。1936年入紅軍大學學習。1936年12月,楊國夫任紅一軍團第四師十二團團長,當時第12團政委是黃克功。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時,楊國夫任陝北紅四師12團團長。1937年9月,入「抗大」第三期學習。1938年6月,他奉命到達山東清河區組織發展地方武裝,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爭期間,楊國夫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副支隊長、支隊長,山東縱隊第三旅副旅長,清河地委軍事部長,清河軍區、渤海軍區司令員等職,是清河區、渤海區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者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國夫任中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副校長、校長。1954年10月,為中南軍區高幹班文化速成中學學員。1957年8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2]。1970年經國務院任命,兼任黃海渤海區漁業生產指揮部指揮,1973年兼任山東省海上安全指揮部指揮。1975年8月,任濟南軍區顧問。

楊國夫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9月,楊國夫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同年9月授予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6月,授予二級八一勳章。1982年2月4日病逝於北京

視頻

楊國夫 相關視頻

開國中將因病去世,一群日本人專程來中國祭奠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