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士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士瀛

人物生平


  楊士瀛(約13世紀)字登父,號仁齋,三山懷安(今福建福州)人。
  楊士瀛家傳醫學,早年矢志學醫,於《內經》、《難經》、《傷寒》、《金匱》諸家典籍,莫不悉心鑽研,將其學說冶於一爐而融會貫通,獨樹一家之言,其學術成就體現在在脈學、傷寒、兒科及內科雜病等方面。
  楊氏於臨證之餘,勤於著述,在精研古典醫籍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撰有醫學著作多種,主要有《仁齋直指方論》、《仁齋直指小兒方論》、《傷寒類書活人總括》、《醫學真經》和《察脈總括》等。因年代較遠,其書原版多已散佚,(明)朱崇正將前四部重刊,後《四庫全書》、《鮑氏匯校醫學四種》等也有部分重刊。故現存著作有計有《傷寒類書活人總括》7卷(1260年)、《仁齋直指小兒方論》(又名《仁齋小兒方》)4卷、《醫脈真經》2卷(1261年)、《仁齋直指方論》26卷(1264年)。

醫學成就

[1][2]
  楊士瀛所撰《傷寒類書活人總括》7卷,乃總括張仲景《傷寒論》及朱肱《類證活人書》,並參附自己的學術見解而成,每條都冠以歌訣,便於後學記誦,其《仁齋直指方論》26卷,融會前人效方及自家經驗,據證釋方,對內科雜病證治作了綜合論述,示讀者以規矩準繩。
  楊氏精於內、外、小兒諸科,臨證經驗豐富,他對小兒的生理、病理及常見病的證治方論均有闡述,尤詳於小兒驚、疳、瀉、痢難治4證。對於小兒驚風之論,別具特色,論述頗為精當。提出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生風,風盛生搐;治搐先於截風,治風先於利驚,治驚先於豁痰,治痰先於解熱的學術見解,對後世兒科醫家頗有啟發。楊氏反對用瀉下藥品治療痘疹,主張用溫熱藥物,並特別強調痘疹前後的護理,反對採用硃砂、水銀一類藥物治療小兒胎毒等。楊士瀛對小兒積滯的診治特點[3]:辨識積滯之虛實,以病機病因為經緯,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確定傷食、積滯、疳證,同病異證,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治療小兒積滯注重調理脾胃氣機升降,疏通臟腑氣血,善用理氣藥、破血祛瘀藥、驅蟲藥、攻下藥;在治療方法上,峻藥緩治,祛邪為主,創立以木香丸為代表方的系列治療積滯的名方。楊士瀛治療小兒積滯的學術貢獻,豐富了中醫兒科的理論與實踐,釐清了當時治療小兒積滯的誤區,受到後世醫家的廣泛認同。
  楊氏對外科病證的認識亦較深刻,並能加以辨證治療。同時記載了南宋時始用的一些藥物(如大風子、蟾酥等)和方劑。楊氏對內科雜病,從五臟陰陽虛實、營衛氣血、脈病順逆等逐一加以論述,剖析病源,極為詳細。他區別不同的病證,據證釋方,所搜之方,多載歷代諸家有效之方和家傳有效之方。採摭既富,選擇亦精,使讀者明白易曉,心目瞭然,對病識證,因證得藥,使理、法、方、藥一線貫通,體現了辨證施治的精神。

參考來源

  1. 中華醫典. 
  2. 劉德榮,黃玉良. 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的學術成就[J].. 福建中醫學院學報,. 1999(04):39-41. 
  3. 丁春. 楊士瀛對小兒積滯的診治特點[J].. 福建中醫學院學報,. 1999(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