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店鎮位於孝感城區東北部,東至黃孝河與武漢市黃陂區一依帶水,西臨滻川河與西河鎮隔河相望,北依孝昌縣豐山鎮鄒崗鎮,南抵祝站鎮三汊鎮。國土面積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582畝,戶數15970戶,人口7.2萬人,轄5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285個自然灣。[1]

目錄

楊店概況

全鎮人口近8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5萬),全鎮國土面積127平方千米。

轄區

轄55個村委會:楊店、中店、東街、候廟、榮豐一、榮豐二、東方一、東方二、楊砦、劉四、產

川、邱畈、永紅、興隆、三崗、回春、解放、劉陳、魏河、新集、新征、巡撫、童廟、三付、愛國、紅建、井吳、碾盤、木龍、金龍、玉龍、新春、新農、農豐、國建、光芒、高新、高峰、高砦、兩河、楊劉、高崗、新國、柏樹、楊林、騎龍、石龍、煥新、定心、新鳳、候壩、將軍、張集、五龍、雙鳳;三個居委會:中心、花揚、橋西。

交通

楊店交通便利,黃孝公路(310省道)橫穿東西,王楊公路、三楊公路、高陳公路縱貫南北。京珠高速公路、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並留有出口。[2]

歷史淵源

楊店鎮古名斗山鋪,楊店始建於唐朝,因其東西北三面由高而低,恰如三把撮箕灌一個斗,故名「斗山鋪」。以驛站蜚聲荊楚。據《孝感縣誌.斗山驛館》載:「通往南北之咽喉,軍隊換防,外交使節往來,以及糧草運輸飛馬舟車皆無寧日」。朝廷在此設有驛館,郵亭,傳遞公文,書信。

宋神宗元豐五年,北宋文豪蘇東坡途經此地,有感於十里桃花,流下了「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的千古絕句。後邑人沈明亦有《詠桃驛》詩:「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戌樓當寺靜,澗水過橋渾。雨歇鶯遷樹,煙銷客斷魂。承平經百戰,閒卻幾烽墩「。斗山鋪便得名」桃花驛「。

明朝中期,有富戶楊延松,豪爽好客,急人之急,修義倉,署義館,辦義學,建義橋,立義冢,鑿義井,深受民眾敬服,知府宋越為其掛匾,翰林王延陳為其作《六義記》,江西參議茅坤為其立傳;加之居民楊姓人口日漸增多,人稱楊家店,簡稱楊店至今。楊店依崗傍水,境內種植很多桃、杏,相傳北宋詩人蘇東坡謫居黃州路經此地,留下「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的佳句,並感嘆「五年一夢南司州」。後邑人沈明據此,作《詠桃驛》詩:「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戌樓當寺靜,澗水過橋渾。雨歇鶯遷樹,煙消客斷魂。承平經百載,閒卻幾烽墩。」從此,「斗山鋪」的名稱被「桃花驛」取代。

千年古鎮,飽經歷史滄桑。據《孝感縣誌》載:自明朝以後,僅驛館重建就達三次。

清順治十七年七月,孝感知府張擢士重建斗山公館,在東門修譙樓,設巡檢司衙門,建大戲樓。時已有東、西、正、中、北五條街道,鎮周圍築有護城牆,立有勝利門(東)、道和門(南)、朝陽門(中)、承恩門(北)、長樂門(西)五門,商業、服務業、手工業都很發達。太平軍攻克楊店時,護城牆和驛館被毀。後日寇入侵又加上土匪蹂躪,大戲樓被毀(時為1940年,當時四根大柱不倒,人稱「虎死不倒地」),同時被毀的還有護國寺。

建國後,楊店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歷史古鎮煥發出勃勃生機。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省委書記賈志傑、省人大主任關廣富、副省長蔣大國、省政協副主席鍾書樵都曾到楊店視察工作。

楊店鎮曾被中央軍委、中宣部表彰命名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連續三屆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命名為「楚天明星鄉鎮」稱號。[3]

經濟發展

相關數據

改革開放以來,楊店經濟實現了超常規發展,199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4億元,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0.33億元,綜合財政收入1000萬元,農村人平收入達到2740元。

楊店現代農業企業發展較快。楊店早蜜桃集團基地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其中投產1.3萬畝,2006實現產值2800萬元。滻川茶葉集團茶葉基地面積600畝,其精製「龍劍」茶兩次獲得農博會金獎,2002年獲「綠色食品」稱號,2004年獲「有機茶」認證,2006年獲省「名優茶」稱號。滻川畜禽養殖集團2006年出售肉雞10萬隻,鮮蛋1000萬枚。落戶楊店的湖北省種禽場,實行桃園生態養雞模式,飼養的江漢土雞色鮮、味美,所產的綠色土雞蛋深受市民喜愛,2006年創收入200萬元。

2006年,楊店成功引進紫微島休閒度假村、楊店科技園、李蘭英娃娃英語培訓基地(第二期)、十里崗天姿山莊、安全水庫聚友山莊等項目12個,實際引進資金4600萬元,盤活閒置資產2000萬元。

楊店福利院占地面積255畝,建築面積5700平方米,集中供養五保老人120人,曾分別獲「全國模範敬老院」、「全國民政基層單位行風建設先進集體」殊榮。

2006年,該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624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00萬元,綜合財政收入16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10元。

早蜜桃

早蜜桃92年被列為全國四大名桃之一,屬綠色無污染健康食品,具有上市早、果大、汁多、肉厚、香甜可口、形美色艷、耐儲運等優點,深受廣大水果商和消費者的青眯。產品暢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四十多個城市。

楊店鎮地貌特徵為丘陵攏崗,地勢北高南低,適於桃樹生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該鎮圍繞避災農業發展早蜜桃產業,堅持一屆接着一屆干,旱崗地早蜜桃基地開發以年均15%的速度擴張,截至目前,該鎮已開發早蜜桃基地1.8萬畝,品種發展到春花、紅艷露等20多個品種,成熟期由原來的5月下旬20天左右,拉長到從5月初至7月底,年產值逾4000萬元,5000多種桃戶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

楊店鎮不斷加大早蜜桃銷售力度,形成了以市場開拓促進基地開發、以基地開發推動市場開拓的良性循環之路。現在,楊店早蜜桃在廣州、深圳、長沙等地的市場占有量在50%以上,在長春、瀋陽、大連等地已高達75%。

農業特色

楊店鎮在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的同時,按照「特色、配套、規模、效益」的要求,治理探索農業產業化的路子,該鎮現有楊店禽畜養殖集團、楊店古驛龍劍茶葉集團和楊店中華鱉特種水產養殖集團等三大集團公司。擁有高標準的林果藥茶和土特產基地2000畝。滻川龍劍茶獲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後,又被評「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早蜜桃聞名全國,中藥材紅梔子遠銷日本,中華鱉馳名荊楚,遠銷北京等13個省市自治區和新加坡等5個國家和地區。

楊店鎮的經濟布局漸趨合理,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五大經濟區域,鎮區建起了桃花驛商貿區,擁有蔬菜、魚肉、服裝鞋帽、機電、日雜、百貨等專業市場;金夏工業園區,聚集了十幾家工業企業;三塊碑經濟小區,有湖北省鄉鎮企業中最大的銅材生產企業——孝感市寶大銅業有限公司,有投資逾千萬元的孝感市華亞化工廠;滻川經濟小區,有填補孝感石墨坩堝生產空白的向陽石墨坩堝廠;十里崗農業綜合開放開發試驗區,是擁有5000畝林場、萬畝早蜜桃基地及安全水庫的立體莊園農業基地。通過制定《關於加大引進力度,促進經濟超常規發展的意見》、《關於營造寬鬆環境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意見》等優惠政策,創造寬鬆環境,廣攬人才,廣納資金,區域經濟發展迅速。

建築之鄉

楊店建築建材業在國內享有盛名,素有「建築之鄉」的美譽。建築骨幹企業有孝感市第四建築工程公司,孝感市楊店鎮建築工程公司,孝感市廣興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擁有二級建築資質,具有自我設計能

力,施工網點遍布武漢、北京、天津等十多個大中城市,鎮政府在北京和天津分別設立了建築勞務管理處。鎮內有以建材業為主的國家中型鄉鎮企業——湖北金夏股份有限公司。

楊店是著名的「建築之鄉」,建築從業人員常年達到2萬人,建築市場遍及北京、天津、瀋陽、烏魯木齊、西安、武漢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擁有湖北天石建築公司、湖北洲天建築公司、楚燕建築公司、孝感市雙德建築勞務公司等企業。2006年,新廈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實現產值1138萬元,完成利稅95萬元。[4]

投資環境

楊店投資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黃孝、孝花公路穿境而過,京珠高速公路和漢十高速公路與黃孝公路在境內形成立體交匯,東距武漢天河機場30公里,西距京廣鐵里和107國道20公里。境內公路四通八達,交織如網,村村晴雨通車。城建、教育、文化、衛生事業諧調發展。自來水廠、供電專線、成控電話等基礎設施完備,學校、醫院、福利院、幼兒園等配套設施齊全。

楊店鎮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近年來,通過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的雙層雙目標管理、村級規範化管理和爭創「治安模範村」、「治安模範單位」等活動的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豐富,社會風氣和治安狀況良好。自一九八九年起,一年一度的桃花詩會,聚集文人騷客,收集詩書畫作,年盛一年,日臻活躍。

改革,營造了楊店經濟發展的大空間;開放,插上了楊店經濟騰飛的金翅膀。近年來,楊店鎮先後榮獲「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湖北省鄉鎮企業五十強鄉鎮」、孝感市「紅旗鄉鎮」、湖北省連續三屆「楚天名星鄉鎮」等稱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省委書記賈志傑、省人大主任關廣富、省政協副主席鍾書樵等領導先後來楊店視察,對楊店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高新科技產業園

楊店鎮高新科技產業園座落在楊店鎮境內,京珠高速公路楊店入口收費站以西1.5公里處,總占地面積86000平方米,工業廠房面積180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已建成現代化標準廠房2棟、辦公樓1棟、職工宿舍綜合樓1棟,已完成投資580萬元,園區設計新穎、布局合理,綠化面積達56.8%,是一座高標準的花園式的科技產業園。

  孝感鑫都國亞環保有限公司是由國亞集團與台灣鑫都國際貿易集團公司創辦的合資企業,該公司設計生產規模為30條生產線,分期投入,首期投入400萬元上一條生產線,主要利用農副產品剩餘物(秸殼、麥殼、稻杆、麥杆、玉米杆等)為原料生產環保型可降解一次餐具,包括快餐盒、早餐碗、餐盤、啤酒杯、花盒、用具、包裝材料等。目前,孝感常恆塑料製品有限公司已到科技園來洽談合作意向,擬於今年10月份投產。預計科技園3年內可實現產值6000萬元,利稅720萬元。[5]

文化教育

楊店鎮中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三塊碑初中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三塊碑初級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中店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產川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鳳集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劉咀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初中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初級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園藝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張崗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張集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新農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楊劉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楊砦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石子坡初中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童廟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第一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第二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紅建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群聯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解放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陳集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高新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高砦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高級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魏河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黃院小學 

人文景觀

楊店歷史上有三台八景(亦說十景)的人文景觀。

三台

望娘台:在侯廟小學東側,傳說一窮家母子,母親為兒子讀書到處乞討,兒子放學回家,

就站在以高處望娘回,望不見娘就用衣兜土墊定腳,久之即成一台,人稱「望娘台」。母慈子孝,美德千古。 (2)東坡亭台:人們為紀念蘇公而建,原亭址一說在西大河老橋西頭,一說在自古墩。

告香台:又稱謝香台;在現十子坡供銷大樓東南角處,是朝木蘭山的香客,去時在此告香回時在此謝香之處,香客們留下「早是楊店,晚是楊店」的口碑。

八景

三撮灌斗:指楊店地形東西北三處高,南面低,像三個撮箕灌一把斗。

兩川若帶:指西大河,中店小河像兩條玉帶穿鎮而過。

東閣吹簫:東閣指東坡街上坡(現路北菜地處)有一玉皇殿,在此吹簫,聲揚鎮區。

西寺護國:在東大市場內原木器廠處,內供「護國將軍」廟匾「衣缽長L留」,日寇侵華時被毀。

石坊獻瑞:東街有一跨街牌坊,紅沙石質,由於風化嚴重,文字漫漶,內容不可詳,現有一北柱基。正街與北街口有一跨街牌坊,為明嘉靖十二年二月重建,匾書「姑媳冰操」,雕刻工藝精美,毀於文革初期。

大井映月:東井尚在,仍在使用,西井原在西街,因一夜晚,飛馬傳書時,人馬落井而閉。

雞鳴鬧市:指楊店原來為露水集,每天拂曉集市就熱鬧非凡。

板印晨霜:指兩條河上的石板橋,初冬凝霜,行人車馬經過的印跡,與雞鳴鬧市相映。

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為賞桃花的一大景觀。

日有千人朝拜,夜有萬盞明燈: 指各路香客朝木蘭山的日夜景觀。[6]

重要景點

桃花古驛

「桃花驛」、「桃花古驛」是楊店鎮的譽稱,楊店鎮是一個有着幾千年歷史的古鎮,原名斗山鎮,因其境內連綿數十里的桃花和歷史悠久的驛舍受到我國歷代文人騷客的厚愛,他們紛紛有感而發,為古斗山鎮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如蘇東坡的「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又如後邑人沈明的《詠桃驛》詩:「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村。戌樓當寺靜,澗水過橋渾。雨歇鶯遷樹,煙銷客斷魂。承平經百戰,閒卻幾烽墩」。「桃花古驛」、「桃花驛」的美稱便因此得來。楊店的桃花品種繁多,遠近聞名,每逢春暖花.開時節,只要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桃花就會開得格外的旺盛,連綿數十里粉紅色的桃花像一望無垠的緋雲。每年桃花盛開時節,這裡就會舉辦桃花盛節,吸引着無數的遊人前來賞花、踏春。「桃花古驛」是春天人們踏春、賞花的好去處。

物華天寶

春日和煦,東風浩蕩,草長鶯飛,心怡神爽。

小橋,流水,白馬。馬背上,一長髯老翁紅光滿面,昂然前行。白馬走上石子坡,一片粉紅的桃林花海躍入長髯老翁眼帘。「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中的錦句從長髯老翁的朱唇皓齒間飄然而出。一陣涼爽的春風,送來一陣濃郁的桃花香,長髯老翁心神為之一爽,頓覺身輕神怡,不禁拈鬚頷首。不想這一拈鬚,一頷首,便粘下一句詩:花發顏如醉,風吹面不寒。長髯老翁詩情一發而不可收,詩意聯翩,神思飛揚。白馬一顛一顛的,「得得」的馬蹄敲打着輕快的節拍,韻和着長髯老翁的吟哦之音:

春暖桃花驛,人耕紅杏林。

戍摟當寺靜,澗水過橋渾。

雨歇鶯遷樹,煙消客斷魂。

承平徑百載,閒卻幾烽敦。

這位走馬觀花暢遊桃林的長髯老翁,便是一代豪放宗師東坡居士。他所贊詠的地方,便是孝感市東重鎮楊店;正因如此,故楊店也有「桃花驛」的美稱。

古鎮楊店,天華物寶,地靈人傑。

楊店鎮原名斗山鋪,因其地形頗似撮簸漏斗,大有招財進寶之跡象,故名。明朝中期,富戶楊延山在此廣施善事,便改稱斗山為楊店。這裡是全國四大名桃之一——早蜜桃的故鄉,也是有名的荸薺之鄉,同時還盛產雪花梨、玉皇李等。這裡出產的早蜜桃,個大汁多而甜,比其他品種的桃子上市早,因此享譽全國,位列於四大名桃之中。楊店荸薺,皮黃薄而肉潔白如玉,輕輕一咬,則瓊漿玉汁綿香盈口,美不勝收。

歷史上的楊店鎮人才輩出。據《楊氏宗譜》載,遠在漢武之時,,此地有一仕宦人家,三封楊侯,故賜周圍百姓楊姓。又載,被曹操以「雞肋」治死的主簿楊修楊德祖,亦生於此,德字輩。清朝嘉慶年間,有進士喬用迂及父、叔三人具為朝廷命官,且都是清廉之官,死後均葬於楊店老家,人稱三塊碑(亦有人稱三角碑)。當代著名政治家、法學專家楊玉清亦系楊店人。楊老是董必武先生的得意門生,早年留學日本、法國,解放後潛心治學,曾任國務院參事、北京中山學院院長。

而今的楊店人,正用聰明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建設着自己的家鄉,修磚廠、養烏龜、建茶場、置桃園、耕良田、通商賈,上北京、下廣州,南征北戰。楊店人的日子正如那盛開的桃花一般紅火爛漫,楊店人的生活如同那壓斷枝子的蜜桃一樣甜蜜滋潤。[7]

正是:

天華物寶百業興,

地靈人傑盡精英。

世間桃源非妄語,

楊店古鎮勝武陵。

相關視頻

楊店鎮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