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鄒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鄒崗鎮地處於大別山南麓,江漢平原北部,是湖北省孝昌縣南部的口岸鎮,與孝南區毗鄰,也是孝昌縣連接孝感的重要紐帶。鄒崗鎮西連京廣線、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過。鄒崗鎮屬亞熱帶溫濕季風區,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達260天,年平均雨量1120毫米,主要土壤屬於第四紀粘土黃棕壤、淺黃棕壤性板岩泥田、石灰性泥田等,適宜種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麥、荸薺和各種林果、茶葉、藥材等,特產太子米。

鄒崗鎮西連京廣線、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過。鄒崗鎮屬亞熱帶溫濕季風區,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達260天,年平均雨量1120毫米,主要土壤屬於第四紀粘土黃棕壤,淺黃棕壤性板岩泥田,石灰性泥田等,適宜種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麥、荸薺和各種林果、茶葉、藥材等。經鄂東北地質大隊、中南冶勘604隊等單位勘測探明,境內鋅礦、鐵礦、絹雲母石英粉礦儲量豐富,可開發的精製絹雲母石英粉礦,現總儲量為153.2萬噸。[1]

行政區劃

鄒崗鎮現轄鄒崗、青松、楊陳、牛跡、旗杆、香鋪村(中國幸福村、中國特色村),二劉、金光、黃灣、劉橋、堰口、紫雲、靈台、張巷、唐灣、鳳凰、太子、新灣、楊山、永明、凡王、方集、彭崗、陳田、陳店、永誼、同心、馬林、盧管、杏林、民利、乘風、周廟、青橋、李集、五豐、大路、棗林、周興、十王、仰山、孔砦、堰橋、柏樹、八汊、楊堰、益心、宇堂、校堂、新沖等50個行政村,441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為133.5平方千米(2017年)。全鎮總人口為59263人(2017年)。耕地面積為63783畝,其中,水田面積為54012畝,旱地面積為9771畝。全鎮農業總產值為10377萬元,多種經營產值為6941萬元,鄉鎮工業產值為46829萬元,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為5198萬元,鄉鎮企業產值為72486萬元,預算內財政收入為583.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為88.55元,萬元產值創財政收入為124.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704元。

農業生產

鄒崗鎮是一個農業大鎮,以糧棉油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太子米」為重點,全面實施精品名牌戰略,走公司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品稅業化道路,使太子米生產基地擴大到4萬畝;以林果水產為支柱,加大結構調整,發展多種經營,初步形成了以柑桔、桃、梨、棗、蘋果為主的十里千畝林果帶三條。現具規模的還有:青橋茶場、益心茶場、香鋪杜仲場、太子銀杏場等茶、藥基地。充分利用自然水面,加上人工開發的精養水面,形成了八汊、周興、楊陳養魚基地三個。同時,水利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鎮投資100萬元,投勞9萬個,重點整治了主渠線3000米,利用農村電網改造機遇,興建活動泵站80處,硬化匯道4公里,興建塘堰50口,提高了農業防災抗災能力,使全鎮的農業步入高產、高效、高質的軌道。

鄉鎮工業

鄒崗鎮工業以建材為基礎,勞務輸出為窗口,以「太子米」食品系列加工為重點:以「絹英粉」的開發利用為載體,初步建立了四大產業群(建築建材、食品系列、水產養殖、精製絹英粉)、六大公司(太子米有限公司、縣一建公司)的體系。基本形成了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太子米公司生產的太子米系列產品,色澤晶瑩剔透、無腹白、青干油結、嗅之噴香、食之可口。1991年被評為全國五大優質米之一,1993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良產品,1994年榮獲全國農副產品博覽會銀質獎,1999年經農業部門食品檢驗測試中心檢測;18項指標全部符合部頒標準,米質達到「國標特級」,被評為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湖北省名牌產品。[2]

鄉鎮教育

全鎮現有學校37所,其中初中3所,在校生2930人,小學34所,其中完小7所,初小及教學點27所,在校學生10170人,鎮級幼兒園1所,入園兒童93人,鎮級成校1所。中小學教師619人,其中民師88人。近幾年來,鄒崗鎮教育系統為深化落實教育改革方針,不斷優化學校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多棟中小學教學樓,擴大校園面積,全鎮上下大力素質教育,圍繞「兩基」目標,重點實施「普九」戰略。1998年順利通過省政府「普九」驗收。 鄉鎮醫療衛生編輯 鄒崗衛生院有幹部職工147人,具備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34人,專業技術人員占總數的85.3%。具有大中專學歷90多人,院共設4個門診部,1個住院部和醫技綜合樓以及中、西藥組共30個科室,設病床120張,全院占地面積20畝,醫療業務水平位居全縣同等醫療先進行列。1996年被評為「一甲醫院」稱號。通過鎮級衛生一體化改革,全鎮醫療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在認真搞好預防保健、抓好急性傳染病和碘缺乏監測,預防工作的同時,不斷提高醫療衛生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

鄉鎮基礎設施

全鎮建有圖書閱覽室1個,娛樂場所10家;已建成液化石油氣站、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新建了電視差轉台、有線電視台;修建移動和聯通兩座通信差轉站,全鎮50個村全部開通程控電話。鄒崗鎮以城鎮建設為突破口,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已建成了農貿街、車站街、中心街、文衛街、振興街、商貿街、服裝街等四縱三橫七條主幹道。而且對鄒崗鎮對主要街道進行了綠化、美化,建造了綠化帶,沿街安裝路燈150盞,修建下水道1000米,設置垃圾池15個。對周興、盧管、方集、太子4個小型集鎮進行全面建設,硬化道路開闢集市,新增城鎮居民1000多人。

特色資源

中藥材:主要有銀杏、杜仲、黃柏、棗皮、蒼朮、芍藥、丹皮、二花、桔梗、苦參、柴胡、沙參、益母草、野菊花、鱉甲龜板、蜈蚣、半夏、天門冬、香附子等二百多種,可供批量收購的有114種,有中藥材基地2萬畝。縣內有野生動物57種,植物205種,其中珍稀動植物85種。

土特產:鳳凰山茶、玉皇李、太子米、小河紅棗等。

組織社會實踐

「五四」青年節當天,團鄒崗鎮委開展一系列道德實踐活動。40名新團員先後來到鎮福利院、文衛街等地,為孤寡老人清洗床被、梳頭、清理居室,並在街道上進行清潔大掃清,極大地豐富了節日活動內容。新團員還到鎮政府辦公樓前集中舉行了入團宣誓活動。

通過這一系列的道德實踐活動,不僅使新團員們開闊了視野,陶治了情操,而且也使他們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和「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3]

建設水廠

孝昌縣鄒崗鎮鎮區東南側一塊空地上,日產水1100噸,惠及鎮區及周邊7個村1.5萬人的水廠建設將拉開了序幕。

鄒崗鎮屬典型的丘陵地區,鎮區及附近的香鋪、二劉、劉橋、青松、黃灣、金光、靈台等7個村都沒有當家塘堰。此前,村民吃水主要靠自備井。因地質條件複雜,要打10多米才能見水,且富含有害礦物質,飲水極不安全。當地群眾早就要求建自來水廠,人大代表還多次在縣鎮兩級人代會上聯名提出建設水廠的議案。但都因資金困難而擱置下來。為順應群眾的呼聲,促進鎮域經濟發展,鄒崗鎮委、鎮政府把興建水廠作為工作的頭等大事。多次召開鄒崗「四有人士」座談會,先後派人到山東、東北爭取外出創業人士的支持。

為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鎮裡成立了由鎮委書記徐革清任指揮長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指揮部,加強了對周邊群眾的宣傳。管網所經過的黃灣、金光、鄒崗、劉橋等村占地及青苗補償等問題均妥善解決。

鄒崗水廠以鎮區東南1.4公里處十堰河為取水點,十堰河上通青橋水庫,水源有保障,水質也達到二類標準。[4]

相關視頻

孝昌縣鄒崗鎮盧管小太陽幼兒園2016年六一節目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