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忠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忠輔
楊忠輔
國籍 中國南宋
別名 字德之
職業 宋代天文學家
知名作品 最精確的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統天曆》

楊忠輔

楊忠輔,南宋時人。字德之。淳熙十二年(1185),為成忠郎,自造新曆,時行《淳熙歷》,請加修改。次年,其歷驗證月食有誤差,被罷遣。後入太史局。慶元四年(1198)奉命制《統天曆》,次年頒行,共包括《歷經》等天文歷算著作十四種二十八卷。嘉泰二年(1202),以歷與天象不合,被罷。《統天曆》取消了上元積年法;定一年為365.2425日,與回歸年僅差26秒,精度與公曆相當,而早三百八十餘年。

人物生平

楊忠輔中國宋代天文學家。約在1185---1206年任職於太史局,於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作《統天曆》。在該歷中使用了有史以來最精確的回歸年長度---365.2425日,這個長度,不僅取代了在中國使用了長達七百年之解放前的,祖沖之測量的回歸長度---365.2428日,而這個數值正是400年後(1582)歐洲格里曆---也就是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曆中所採用的回歸年數值。

以前,人們以為回歸年長度是一個亘古不變的恆定值,只要儘量測量準確就可以了。楊忠輔的工作不僅在數值的精確性給人以深刻印象,而且他還發現回歸年長度在逐漸變化。儘管他定出的變化率比用現代理論推出的大了許多,但現代理論是在楊忠輔之後六,七百年,在天體力學,高等數學、天文望遠鏡等己高度發展的情況下提出的。他修訂回歸年長度經過了長期的努力,這種努力是中國古代曆法的基本結構所要求的。

在楊忠輔之後,中國天文學家仍然繼續追求更精確的回歸年長度數值,明末邢雲路測定為365.242190日,用上式推算,當時的誤差僅為0.000027日,比第谷在1588年測得的365.2421875日更準確,古代中國和歐洲對回歸年的測量是在不同的天文體系之中進行的,世界各國天文學都己納入統一的軌道,但世界通用的公曆中的回歸年長度值,楊忠輔早在八百年前就得到。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早在春秋時期就得到了回歸年長度為365.25日,這在當時是全世界最精密的數值。公元461年,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祖沖之的回歸年長度,則將中國人的這一成就推向了頂峰,他的這一偉大貢獻,值得永遠紀念,並且對天文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個人成就

《統天曆》有三個主要特點:①使用較精密的回歸年數值365.2425日;②認為回歸年長度不是常量,古大今小。因此,曆法中使用斗分差來校正(見年);③取消上元積年,採用截元術。但為免遭保守派的反對,仍虛立一個上元。楊忠輔的這三項重要改革,為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曆》所繼承。此外,他所使用的歲差數值和五星會合周期比前人精密。清初著名數學家梅文鼎說:宋朝的曆法「莫善於《統天》」。

公元119年5月26日,《統天曆》正式頒布實行。在《統天曆》中最傑出的貢獻是確定了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這一數值直至今天仍在使用,而歐洲人直到在1582年的格里高歷-今天通用的公曆中,才得到這一精確的回歸年長度,比楊忠輔晚了近400年!在天文曆法的研究中,確定回歸年長度-即確定一年有多少天,一直是一個重要而基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