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文采(物理學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文采
圖片來自搜狐網

楊文采,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主要參與者。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1942年10月生於廣東省大埔。1964年8月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84年6月獲加拿大McGill大學博士學位。兼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楊文采

民 族: 漢

出生地: 廣東大埔

出生日期: 1942年10月3日

畢業院校: 加拿大McGill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 籍:中國

人物簡介

主要學歷

  1. 1959年9月—1964年8月,北京地質學院物探系畢業。
  2. 1981年11月—1984年5月,加拿大 蒙特利爾McGill大學地質科學系研究生,地球物理專業,1984年5月得博士學位。
  3. 1987年10月—1988年9月,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地質系博士後研究。

主要學術經歷

  1. 1964年9月—1981年10月,原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工程師、課題組長。
  2. 1984年6月—1991年11月,原地質礦產部北京計算中心高級工程師、項目組長。
  3. 1992年12月—1996年5月,地質礦產部地球物理與化學勘查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4. 1996年6月—2006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中心副總指揮。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研究

在泛函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對各種勘探地球物理方法都適用的反演理論框架。改進了多種地震反演方法。以混沌理論、非線性地震反演方法,開拓了非線性地震反演的新方向。將該理論與方法應用於礦產勘察及建設工程基礎調查。對大陸科學鑽探主孔岩性構造進行了預測,為後續的岩心鑽探結果基本證實。根據第一手資料提出了陸—陸深俯衝的幾何模式,得出了陸—陸深俯衝的規模和造成殼、幔相互作用的定量概念。同時,發現中國東部岩石圈地幔內部存在全球罕見的水平層狀反射體,改變了前人認為拉張區岩石圈地幔因缺乏反射為相對透明的看法。

論文專著

1996年以來,他和同事們發表了50多篇論文和三本專著,已為《Science》、《Tectonophysics》等國際性地學期刊文獻引用。作為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的科學顧問組成員和中國大陸科學鑽探組PI成員,他曾8次應邀去西方及台灣做報告,為日本《島弧》等學術期刊審稿,並被聘為31屆國際地質大會K13專題召集人。2007年7月,他獲ELSEVIER國際出版公司 「2003-2007被引用最多的論文作者獎」,其發表在《Tectonophysics(大地構造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中國東部水平地幔反射:岩石圈減薄的證據」一文,被評為該刊近四年引用最多的論文。

國際學術任職情況

  1. 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科學顧問組顧問(ICDP-SAG), ICDP執委會邀請, 1997-1999.
  2. 31屆地質大會K13組召集人, 國際地科聯邀請, 1999-2000.
  3. 英國皇家學會特別會員, 1987-1988.[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