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柱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柱朝
出生 公元1618年-1687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是一位難得的既貫通經史、又精工詩文的岳陽本土文學家。

人物生平

楊柱朝(1618-1687),字石林,號媧宮,晚號洞庭漁隱,清代臨湘人。順治十一年(1654年)中舉,順治十六年(1659年)中進士。曾任四川平武知縣,治績突出,百姓擁戴。後辭官回鄉,全身心投入治學之中,參加修纂康熙《湖廣通志》、康熙《岳州府志》、康熙《臨湘縣誌》,撰寫《詩經訂偽》、《讀史筆斷》、《讀史學》、《廣法言》、《印莊媧宮詩話》、《印莊筆秋堂集》、《釣余手鈔》等著述,是一位難得的既貫通經史、又精工詩文的岳陽本土文學家。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楊柱朝應岳州知府李遇時聘請,擔任府志主纂。當時,岳州歷經戰亂,「老成凋謝,兵災累經,故府之載書,先民之遺卷,杳焉無稽」,編好一方全史,困難重重。楊柱朝迎難而上,「且出腹笥之蘊,發笈錄求,攬遺書而綜舊聞,於是刪繁刈蕪,補漏綴軼,參與考訂,期於至當」。僅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全書便告完成,共28卷,20多萬字。這本府志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史料宏富,堪稱地方百科全書。全志收錄了大量《春秋》、《史記》、《漢書》等古籍文獻與舊志中有關岳陽的記載內容,輯數千年岳州史事於一體,融洞庭湖、岳陽樓、君山詩文題詠於一書,綱目門類合理,體例完備,文筆犀銳精湛,不僅是當時岳陽的地方全史,而且是一部地方百科全書。二是考校釐正,有許多獨到的歷史研究見解。志書對「瞳襲傳偽」的史料逐一作出釐正,提出:如麋子在鄖、房之間,羅子徙湘、平之域,古華容為今監利,此疆域之宜釐正者一;城陵為古彭城,如山為古如城,青草介於巴、華,黃陵介於湘陰,崇山自道明越裳、壤連交廣,此山川之宜釐正者二;湘君為天帝之女,歐陽詢、虞悝為漢之臨湘人,徐偉為今之臨湘人,此人物之宜釐正者三。三者正,而剛柔燥濕之性,貞淫奢儉之俗,登耗贏絀之數,因革損益之宜,咸可按籍而定。」同時,對杜預開楊口大運河之事,也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考證,得出了「楊口即古調弦(今華容調弦口),因楊岐得名,而是河(即華容河)亦自江出,冬竭夏流,故當時均以沱稱,得非沔陽之長夏河」的結論。  

人物經歷

楊柱朝治學嚴謹,從不盲目傳偽。他從小即學習《朱傳》,受程朱理學影響頗深,但對書中闡述的觀點抱有懷疑。他通過廣泛收集各家觀點,重新學習古《序》及毛傳,堅定了批判《朱傳》的決心,寫出了《詩經訂偽》一書。全書以《序》及毛說為主,博採諸家,論其得失真偽,自成一家之言。 楊柱朝還是洞庭湖海市蜃樓現象的第一個解釋者和記錄者。明清時期,洞庭湖浩渺無涯。相傳,每年春夏之交,人們可見到湖上「蜃樓」,百姓驚為怪事,沒有人能解釋清楚,也沒有人記載下來。楊柱朝親往觀察湖上「蜃樓」,以《洞庭蜃樓歌》紀其事: 「洞庭八百浩淼中,一片奇光相與遇。青螺十二掩其峰,幻作 都與煙樹。中有浮屠勢凌空,大山小山疊無數。碧紺蒼青無端倪,觀者如堵色驚怖。」並考證史書記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湖中蜃樓跟海中蜃樓同是由「氣」所形成,是「理」之所歸,並認為《岳陽風土記》中「洞庭湖中有巨蚌,深夜展一殼如帆,吞吐明珠,與月爭色」就是洞庭湖的蜃樓,是「理氣所召」,「無足怪者」。 楊柱朝對岳陽樓「仙梅石」也作出了「非仙」的解釋。明崇禎年間,岳陽樓被燒毀後,集資重修時,在樓址挖出了一方上有梅花墨跡的奇石,時人以為神物,故建墨石亭以紀。亭成時,「盈城罷市,相顧動色,人人如有所獲」,都以一睹奇石為快。楊柱朝為此特撰《仙梅記》指出:此石並非神仙之物,「仙梅」一說是荒唐之言,他利用動靜的觀點解釋此乃自然界的正常現象。他的這種觀點比較接近科學,在當時封建迷信盛行的時代,是十分可貴的。